A2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卖棒冰的小女孩
种楠 全歌
  种楠/摄 全歌/文

  因为下雨,更由于行人骤减,这一声声“棒冰、棒冰、赤豆棒冰买”的吆喝声,传得比平时还要远些……

  这是上一个世纪七十年代在杨浦区榆林路上的街头一景。小姑娘出来卖棒冰,已经很久了吧!天色近晚,大雨袭来,她还不走。一把劳动保护的椅子,承载着她瘦弱单薄的身子,头上一把伞,算是露天防护用品,怎挡得住凄风苦雨飘打进来?脚下三只保温瓶,无疑那是营业工具了,包括还有一只更为贴近自己的小竹篮子,就是收银柜台。

  清亮的嗓子,在雨中如风铃般扯开:“棒冰、棒冰、赤豆棒冰!”这样的叫卖声,近乎童声而陡然变得好听起来,更因为稚嫩而让人听了感觉有点辛酸。于是,拍摄者停下脚步,问讯一二方知,其中隐藏着人们所处的当时年代的寻常故事:才上初中的小女孩,原本是殷实人家,由于父亲的变故,家道骤然跌入深谷。母亲关照:卖完棒冰才能回家。天色已经擦黑,棒冰还没有卖完,是母亲狠心吗?不!生活更狠,缺了这些棒冰钱,第二天就不能跑菜场,隔日的开销就没有着落。于是,狠对狠,形成一个循环。当年,“文革”期间,多少人家只能狠狠心、咬咬牙,从风雨如磐中挺过来。

  那么大的雨,打在地上都起了小小的漩涡,你看地面刷白,人呢?也一定很冷,甚而很饿,可是,坚守是唯一出路,只有等待才有希望……

  雨,再大的雨,不可能一直下个不停,它,终究是要停下来的。第二天,太阳一定会高高升起,照亮大地,暖和人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文化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会刊
   第A24版:新民俱乐部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阅读/连载
   第A30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第B21版:旅游资讯
   第B22版:旅游资讯
   第B23版:旅游资讯
   第B24版:广告
投票有点难
漫步马赛
“有别于私企”?
此情此爱无绝期
卖棒冰的小女孩
“徽骆驼”
今宵灯谜
新民晚报夜光杯A28卖棒冰的小女孩 2014-10-21 2 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