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片可放?
记者在众多票房公众号及新浪权威大号中发现,他们最多只列出了排片前15位的影片,排在末位的影片排片率仅0.17%,可见昆曲电影《红楼梦》的排片还要低于这个数字,因而被各家公众号忽略不计了。记者在格瓦拉上发现,昆曲电影《红楼梦》,上海今日无排片,明日仅有金山百联星美影城安排了6:45的一场放映,其余的影院都显示预约。格瓦拉宣传人员表示,预约的意思就是此场放映未定,如果人数少,那就随时会取消放映。
上海艺术电影联盟的负责人之一李兰表示,越剧、黄梅戏、京剧等剧种在上海是有观众基础的,因而一旦有新的戏曲电影进入市场,院线肯定是欢迎的,但在如今片源丰富的电影市场中,戏曲电影实在是凤毛麟角。数据显示,100多年来,我国拍摄的6000多部国产片中,戏曲电影仅有400多部,能进入院线的更是少之又少。“就拿最近10年来说,能数出来的戏曲电影最多三四部,片源太少了,院线也没办法。”
去年本报曾经报道过博纳银兴影城中原店开辟戏曲电影长线放映厅的事情(版面见上图),但记者昨天致电影城经理陈庆奕,他表示因为缺乏片源,放映厅如今只有到周末才会间歇性放映一场到两场。到了暑期档等大热档期,放映空间很小,有时候就不放了。
那么真的是戏曲电影太少所以无放可放吗?事实并非如此,近十年来仅上海京剧院就有《廉吏于成龙》《霸王别姬》《萧何月下追韩信》和《勘玉钏》四部京剧电影拍摄完毕,上海昆剧团则有京昆合演《桃花扇》、昆曲《班昭》和《长生殿》三部作品。此外越剧《红楼梦》《蝴蝶梦》都是近十年内的作品,陈庆奕认为,最近虽然拍摄了不少戏曲电影,但影院都不知道发行方是谁,也没见有发行的迹象,可见拍完之后的不少戏曲片就直接束之高阁,并未进入院线放映。
无利可图?
的确,戏曲电影拍完之后束之高阁的现象并不少见。比如上海昆剧团这三部电影最早的一部已经是七八年前拍摄的了,最新的也是三四年前拍摄的,却至今都没有公映过。上海京剧院最近三年拍摄的三部京剧电影都是属于“拍摄京剧经典传统大戏电影工程”的项目,但首部影片《霸王别姬》也是在拍摄完毕近两年后才正式公映。越剧电影《蝴蝶梦》则幸运些,曾在一家影城进行过为期3月的长线放映,不过重要前提是该影院负责人对越剧有兴趣。
陈庆奕认为,现在电影的放映机制对于戏曲电影很难起到扶植和推动作用。戏曲片的片方自己没有营销团队,也不可能投入大笔宣发费用去做推广,如何寻找市场是一大难题;而影院方面来说,没有人通知他们一年有多少部戏曲片产出;最关键的是放映戏曲电影获利不大甚至无利可图,所以才会出现昆曲电影《红楼梦》这样“零排片”的尴尬。
戏曲电影若要和普通电影一样按档期来放映可能困难重重,长期放映可能才是出路。挑选部分影院在固定日期放映戏曲电影,让喜欢戏曲电影的观众知道可以在哪里看到戏曲电影,之前全国45条院线联合推出的针对少年儿童及家庭的“动画,你早!”早九点动画电影特惠场的做法值得参考。
不过相对国产动画片而言,戏曲电影的观众群要小得多。有圈内人士认为,戏曲电影的长线放映对影院来说获利不大,所以除非有政府补贴或者别的渠道的赞助,不然光凭一腔热情很难持续下去。
本报记者 王剑虹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