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两天的短假,挑了青岛去闲逛。
出发之前做功课,想起小说写得风生水起的连谏女士就是青岛人,在微博上向她讨教,说只想在老城找几个安静的地方转转。素昧平生的爽快人飞快地回了消息,建议我去八大关和鲁迅公园一带。细心的她,连八大关的锦绣园酒店价格,也顺手在网上查好发了过来。
青岛市内的公共汽车,一块钱能坐半天,两块可以从市区一直坐到小渔村流清河,经停的车站足足列了三大行。沙子口小镇的海鲜酒楼,四点钟的风雨黄昏,服务员还躺在沙发上午睡,被我们叫醒,睡眼惺忪地送了茶水上来。她梳着极高的发髻,穿了一件翠绿的羽绒服,以至于被同去的人评论曰“简直像《西游记》里出来的”。平时寡言少语的人,刻薄起人来功力却十分了得。《西游记》里鲜有女子,女性出场大多是妖孽,即便美也不在正路上。北方人敢打扮,公交上的女子看起来都是努力妆扮过的模样,连女司机的眉毛眼线也画得相当仔细。美不美见仁见智,这样精气神十足地过日子,在我看来是好事。
八大关果然是清静之地。著名的花石楼建在海岸的岬角处,顶层就是观海台。一排排高门深院风格迥异的老别墅,明明在市中心,却又把市声隔得远远。“繁华不堪的大都会的纯然僻静处,窗户全开,爽朗的微风相继吹来……”莫非木心先生描绘的写作最顺意的地方就是这般景象?金口路鱼山路,闻一多、沈从文、梁实秋、老舍、萧红、萧军、王统照都曾住过。那些老式的洋楼,外墙上挂着名人故居的牌子,走近却发现多半已成了普通民居,只是老房子稳重宁静的气息仍在。说也奇怪,这里的房子并不稀疏,却没有居民区惯有的鼎沸人声。爬山虎赭红的叶子在矮墙上尽情涂鸦,道路尽头瘦高的银杏攒了一树的金叶子,人家的院子里偶尔探出几枚柿子。这里柿子的形状并非憨厚的浑圆,而是多了一道细细的“腰线”,配着枯枝远看像宋画小品。跨过一条马路就是海,民国的文化人可真会挑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