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退休年纪,忽然间,几十年未见的各类群体都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喊着说要聚会,微信群也建了起来。每次聚会,少时的感情纷纷涌上心头,连当年的打架都成了友谊的象征。
一起插过队的“知青”,聚会时最想回到“战天斗地”的村子里。没料到,村子早已荡平,说是要兴建物流中心,隔着村址两里路是新建的住宅楼,当年的社员,现在的村民,每户分两套,每套200多平方米,厕所比我家的卧室还大,一个孤零零的马桶再加个小小的花洒,老乡都说太可惜,不如养猪呢。去乡亲们家串门,从前的团支书如今是物业经理,过去的老支书却不见踪影,一问才知,他成了钉子户,至今不肯搬,条件是两套房之外再加一千万元,当然没人答应,所以还在那堆废墟里死守呢。老支书就是老支书,说话依然头头是道:现在是市场经济,不就是要讨价还价嘛?
中学同学聚会,男同学少年时眉眼有特点的,大致还能认出,名字也是脱口而出,但不知为什么,聚会时都是女同学来的最多,变化也最大。“谁也不许说,你一个个叫出名字来!”可我死活认不出来,只能记起名字再对脸,没对上的占多数,双方尴尬。同学聚会,最怕的是一说名字,别人告诉你,他人已经不在了,难免唏嘘。我的中学同学已有两位走了多年,也就50来岁,还有一位到场了,但已经两次中风,未免感叹。
大学同学的聚会,自离开学校就没断过,还不时被校庆召回,不聚也难。而中学时代的人,为什么青壮年时不聚,一到临近退休,人人却想起了相聚?
其实,大学同学毕业后,时运再不济也就是个级别、职称的差距,有名无名而已。可中学同学则大不相同了,生活、工作、命运完全不在一个区域,有的早早下岗了,有的吃社保已经多年。不过,无论混得如何,一旦到了退休年纪,一切都将归于平淡,所以,炫耀自己的少了,怀念童真时代的多了,看重名利的少了,回忆友谊的多了。这个时候,大家都想起了聚会,毕竟一起度过了整整6年的时光。再聚首时无非就是活跃的多说几句,木讷的少讲几句,就连当年最尖酸刻薄的也只剩下灿然一笑了。
至于小学同学的聚会,我见的不多,估计是时间太久,人名、长相、往事一概忘得一干二净,即使想要聚会,连个牵线的人都难以寻觅,见了面也不知该说些什么了。但这样半个世纪后的聚首,也不能完全说无,因为那个年代子弟学校非常多,所谓子弟学校,就是从小学到高中,一路读下去,感情反倒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