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展出有几张作品是父亲最满意的,我小时候,常年挂在我的家里,你随我来。”应本报记者之邀,刘海粟女儿刘蟾在刘海粟美术馆开幕前,沿着《再写刘海粟》特展的展览轨迹,私家导览了父亲不为人知的艺术岁月。
风华正茂美少年
感恩蔡元培先生
法国留学的岁月给刘海粟的艺术人生留下了难以抹去的美好印象,亦是他波澜壮阔、激情豪气的艺术人生的起步阶段。第1展厅展出了刘海粟最具代表性的留欧期间作品。“常年挂在家中,足见爸爸对这些作品的珍视。”
入口放置了刘海粟第一次旅欧时候留下的照片,女儿刘蟾端详片刻不禁自叹,“这张太帅了!”年轻的“刘校长”当时已经创办了上海美专,相片里的刘海粟风华正茂,光彩照人,是海上艺术圈里当之无愧的偶像派。刘蟾解释,父亲平时在中国时穿着较随性,但在负笈西行后,在法国社会里,会格外注重自己的打扮。
刘海粟感恩蔡元培先生对创设上海美专的支持,1929年旅欧学习前,特地去感谢了蔡元培先生。蔡先生回应,我不是为了我也不是为了你,国家资助你去留学,是为了复兴中国的文艺创作事业。
《临伦勃朗裴西芭的出浴》
伴随女儿童年
刘蟾告诉记者,初到巴黎时,父亲租住在小公寓,安定后就迫不及待地去了卢浮宫临摹。父亲说,卢浮宫当年就很优待画家,临摹前发给牌子,替画家把画架放到原作前,吃午饭时还会有工作人员安置画到一半的画。《临伦勃朗裴西芭的出浴》就是那样创作出来。这件画作带有着透明的层次感,观众能够感触到到画作内空气的流动。
刘蟾说,自己儿时弹琴时,抬眼就能看到这件作品。而父亲就会在一边给未完成的作品修修补补。
《但丁之舟》
开门迎客
封沉多年的油画《但丁之舟》,是1号展厅内尺幅最大的一件作品,有着史诗般的悲剧色彩,整张画作气势非凡。刘海粟在法国期间临摹了德洛克洛瓦的名作。“这张大幅作品是我家放在会客厅里的,客人一进门,就先看到这张作品。”此次还展出了康有为为刘海粟画室的题词“存天阁”,这间画室位于上海美专内,这张画就存在其中,后来搬回了刘海粟的家里客厅。这件作品的对面是法式壁炉,到了冬天我们对着这幅画,全家围坐在一起烤火取暖。
刘海粟将西方艺术与中国艺术进行了革新性的嫁接与实践,在中国画的探索实践中,他就大胆地运用了印象派的鲜亮色彩,形成了他独具气派的泼彩风格。
《巴黎圣母院夕照》
洋洋自得
1号展厅的大屏幕上模仿法国沙龙的展览场面,刘海粟的近20张在法国创作的画作挂在一整堵的墙面上。《巴黎圣母院夕照》来自刘海粟在圣母院外的户外写生,是刘海粟推崇后印象派的明证,建筑高耸入云,刘海粟的画中削去了建筑的尖顶。“《巴黎圣母院夕照》这张画作,是父亲自己最得意、也是最喜爱的作品,是一直挂在靠近阳台的内厅,窗外是复兴路街景。”
这件作品刚刚在法国创作后,诗人徐志摩来找刘海粟玩。“父亲说,徐志摩这人很有趣,一蹦一跳地进门,看到这张画就站直了,惊讶了。”徐志摩正经地告诉刘海粟,海粟兄,你的力量已经冲到了画框之外了呀!“他们当时都是青春年少的时候,两个人都很浪漫,在留法时投缘。”
此次展出到9月25日为止,免费向公众开放,在展览结束后,在馆内的1号2号展厅,将继续展出展览的浓缩精华。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