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艺术生涯里,刘海粟始终与上海有着不解之缘,始终与海派文化密不可分。他17岁就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专业美术学校,在他生命的最后,将自己毕生创作的主要作品和收藏的珍品古画全部无偿捐献给了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也因之而建立。
刘海粟美术馆新馆今日正式开馆,造型独特的簇新展馆当然早已吸引了美术爱好者们的眼光,但开幕大展《再写刘海粟》给人的震撼毫不逊色于展馆本身。这个展览,第一次对刘海粟的艺术人生和绘画风格进行了分段解析,第一次集中展示刘海粟在欧洲的临摹作品,第一次运用多媒体把临摹作品与原作进行对比展览,第一次较为完善地展示上海美专校址变迁史……这个开幕大展,衬得起崭新的场馆,更为场馆增色。
扶持青年艺术家,推动青年艺术家是刘海粟毕生的艺术教育志向和执着实践的艺术教育精神。刘海粟美术馆新馆同样关注艺术人才培养。两年一届全国青年美展,错年举办国际青年美展。依托全国“八大美院”等,举办优秀毕业生作品联展。利用美术馆优势,以少年儿童美术教育为重点,依托长宁辐射全市,配以师资、教材、课件等资源,做好美术公共教育。这些,都已经在计划中。
前不久,刘海粟美术馆新馆的近邻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迎来了一批芭蕾舞国际大师。走遍世界的芭蕾舞大师们,在参观之后,连呼“神奇”。然而让大师们感慨的,不仅仅是设施一流的大剧场、与舞台比例1:1的排练厅及功能齐全的独立更衣室,还有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的理念:将世界级的剧场与培养人才的舞蹈学校融为一体,文教结合。
“文教结合”实现文教资源共建共享,簇新的艺术场馆,是上海的文化新地标,它们,给了更多艺术人才发挥的空间,也给了更多普通百姓接触艺术的机会;完善的艺术理念,则给艺术人才的孵化提供了更开阔的视野和更丰厚的土壤。大手笔建艺术场馆,这是上海的魄力。在提供了一流硬件之后,以符合艺术规律的理念来匹配,这是软件的跟上,也是上海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