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健灵长篇小说新作《野芒坡》出版后在读者与评论家中好评如云,首印5万仍然洛阳纸贵,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位已获奖无数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再次得到众人交口称赞,殷健灵的此次写作密码又是什么?我带着这样的疑问读了这本书。
《野芒坡》写作的背景是作者6年前一次偶然参观到上海徐家汇土山湾旧址,见到一百多年前那里的孤儿院、育婴堂的图片与实物,基督教教会以及外国修士这些原本并不熟悉的事物以一种比较直观的方式,给她以强烈震动,激发了她的好奇心。特殊题材像一道闪电,点亮了她。可是接下来搜集素材,梳理历史脉络,结构小说不单是工作量很大,而最重要的是作家这次究竟要在小说中写出什么不同以往的东西,几经思考几度推翻,殷健灵终于定了“我更想写一个一百多年前的男孩生命中的‘日’与‘夜’,‘光明’与‘黑暗’,是他内心世界可感可触的变化与发展,而促成这一切的,是人性、人道、信仰、艺术、美与善的力量。”
我早在殷健灵大学尚未毕业时就认识她,那是在当年很红火的《少女》杂志笔会上,这位纯净、端庄的美少女三言两语就征服了我,她理性、成熟,立即成为我教育女儿的样板。后来我成为她的作者,她也为我的杂志写文章。她干活干净利落,交的作业无可挑剔。我当时对于儿童文学的理解是狭隘的,经常挑唆她进军成人文学圈,以为儿童文学“小儿科”,再写得好也没大出息。有时殷健灵也会犹豫,会动摇,但更多时候她是坚定的,执著的。我眼看她妥善规划自己,一部部著作出版,一次次获奖,一步步成长起来,成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野芒坡》很容易读进去,语言简素,条理清晰,牢牢抓住读者的视线,每一章结尾留了悬念。殷健灵底气十分足,将少年幼安身世命运放在历史大背景之下观照,细微处以灵动细腻的笔触写出他的苦难,他幼稚、孤独的灵魂,他一直叩问苍天问自己遭遇这一切是为什么?读《野芒坡》时,我脑海中一直浮现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在轮下》,是德国伟大作家赫尔曼·黑塞自传体经典小长篇,其中百多年前德国少男汉斯命运曾让我为他心痛之至。如今我读到殷健灵笔下的若安,同样使我纤毫毕现地见到主人公的心灵,以及灵魂的震颤。不同的是殷健灵这部书的风格,不像黑塞那样凄切与抑郁,总体上《野芒坡》散发着轻微的暖意,惆怅中总有一股光芒穿越过来,照亮这孩子的灵魂。这些也是殷健灵在人性、人道、光明、黑暗,爱与恶的理解上与前人的不同,这是本独特的,讲述百年前中国男孩命运的书,融合了中西方教育理念。
在写法上,殷健灵仍然以她最擅长“心理描写”开路,故事一个接一个,环环紧扣,幼安自不必说,无时不刻深入他心里来描写,后妈的自私无情,外婆善良无奈,卓米豆的纯真灵气,安神父博大慈悲都绘得细密准确。记得之前殷健灵的儿童小说主角大多是女孩子,这次如此深地探索男孩子心灵是次比较大的挑战。在写幼安的成长中,我感觉到殷健灵有观照现实的想法,也就是通过案例来解决如今孩子的实际问题。比如面对类似校园凌霸,即徐阿小对幼安的要挟,幼安压抑了很久,最后是通过向同伴倾诉,解决了“秘密本不存在”等等。最令人佩服的是这部长篇小说体现了殷健灵这位作家的国际化视野,体现了文化自信。因为作家的知识储备,个人修为在长篇小说中最易暴露无遗,《野芒坡》中有关欧洲艺术史、中国传统绘画史,甚至一些手工技艺的专业知识都还令人信服,作品自然、大气,优雅、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