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8月2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一方乐土
赵志诚
  赵志诚

  成立于2010年7月的上海弘扬社,原名周家渡文化中心京剧票房,由学习研究杨宝森艺术流派为特色的爱好者组成,已故杨宝森大师弟子朱云鹏先生题写社名。票社拥有一流的乐队,每周六下午活动4个小时。票社本着“弘扬京剧,研习艺术,愉悦精神,乐在其中”的宗旨,近6年来声誉鹊起。

  票社是个大舞台,上海各种京剧票社星罗棋布,彼此都依据一定的人脉关系进行交流。弘扬社也不例外,几年来经常有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票友光临,其中不乏名人名家。

  2012年12月,市政协春秋京剧票友社一行十几位莅临弘扬社交流指导,两社的票友轮流登场演唱,现场掌声不断,最后京剧名家李蔷华老师的表演,把气氛推向了高潮。京剧票界的知名人士如香港已故杨派名票汪可强先生等都是弘扬社的客人,尤其是北京杨派名票杨洁老师(夏梦胞妹、电影《女篮五号》女主角原型),每次来沪,必到弘扬社,因为这里一流的乐队可以满足她打一出(司鼓)、拉一出(操琴)、唱一出(演唱)的戏瘾。

  弘扬社票房乐队的艺术定位比较高,从而吸引了大批专业和票界的名家。现在有三位专业鼓师坐镇,老中青三代司鼓各领风骚,焦宝宏炉火纯青、钱镇威大方严谨、童青青炽热激越,各自对杨派艺术的诠释表现得恰到好处。琴师陈晓阳琴艺超群,他出身梨园世家,祖父陈秀华是前辈名教师,谭富英、杨宝森也向他拜师学艺;父亲陈立中,上海京剧院著名琴师,《智取威虎山》剧组首席琴师;母亲刘佩君是资深的坤身票友、全国“和平杯”金奖得主。上海京剧院的朱文龙、陈正威、刘骏强、杨梅等琴师也到票社献艺指导。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关松安老师(王佩瑜、傅希如、蓝天的指导老师)也是票社的常客,热情传授点拨票友。

  专业人员到票房与票友互动是京剧界的传统,票社是纽带,也是相互学习的课堂。专业老艺人到票社展示他们的艺术,对票友来说既是一种享受,又可当面请教;而对年轻的专业艺人来说,到票社是难得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弘扬社武场下手基本上是20来岁的年轻人(院团或戏校),也有青年琴师,由于演出机会少,舞台实践不多,许多戏码没有接触过,虽然基本功很好,但会戏甚少,难以胜任。因此他们到票社来,一方面有资深老师带,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学习,为他们以后在舞台上公演和毕业进院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积累了很多经验。青年鼓师童青青等坦承,如《桑园寄子》等传统骨子老戏,就是在票社实践后的收获。

  弘扬社是有海内外票友组成的票社。旅居加拿大的马先生和励先生有切身体会,他们在异国他乡,唯一能融入当地社会的渠道,就是参与华人组织的票社,只有在这里,他们才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因此,他们回国其间,泡在票社与票友相会的时间,有时要多于与亲友相聚的时间。

  2015年5月,弘扬社承办了一场海内外京剧票友演唱会,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以及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票友,与内地票友共30多位登台表演。在这个舞台上,不分职业、年龄、性别和地域,抒发的都是中华情怀。

  十日谈

  京剧之家

  网络时代票房如何发展呢?请看明日本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04版:读者之声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目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我是您的学生
生蚝嘴古堡
印中岁月
正能量的同学会
街角
打造一方乐土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B03打造一方乐土 2016-08-28 2 2016年08月2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