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8月2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蝗虫化身半机器人 危险区域探测炸弹
凌启渝
  生物世界里,探测爆炸物的高手何在?人类已经有了嗅炸弹的狗、老鼠,还有海豚;而戴着小背包的昆虫可能很快加入这个尖端技术的行列。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工程师正在开发半机器人版的蝗虫,将在远程控制下飞入危险区域,借助自己的触角嗅出爆炸物,并在发现它们时发出无线警报。

  该项目由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资助,由该校生物医学工程助理副教授巴拉尼哈冉·拉曼领衔,他花了数年时间研究蝗虫如何处理气味。拉曼说,与大自然设计的动物鼻子相比,人类设计的任何传感设备都是“基本版”。他说,“我们为什么要重新发明轮子?而不是利用基于生物的解决方案?”

  拉曼说,创建这种半机器人的昆虫需要整合三方面的技术。他的介绍让人感觉就像在听科幻故事,真是闻所未闻。

  首先,得把蝗虫引导到需要它进入的偏远或危险区域。要做到这一点,他们采用具备生物兼容性的丝织物制造等离子体“文身”,贴在昆虫翅膀上,它能将光转换成热。借助激光瞄准文身,利用蝗虫远离热源的天性,可以控制蝗虫的飞行方向,比如,让右边的翅膀得到更多热量,就能引导昆虫朝左飞,反之亦然。

  这些文身中包含的电浆纳米结构,使其还能采集环境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样本,提供给后续的环境化学物质研究。

  第二招是,一旦蝗虫进入危险区域,研究人员需要实时知晓它闻到什么气味。他们通过外科手术,将微型电极植入到蝗虫的大脑中,以便“劫持”它的触角,截留其得到的信息。当蝗虫闻到什么时,电极会读到由此产生的电活动。

  最后,得把信息从蝗虫所在的位置传送给身处远方的操纵者。附图中蝗虫的小背包是团队设计的功耗低、重量轻的设备,它能将神经活动解码,记录到芯片上,或通过无线发送给操纵者。探测结果最终由LED直观地体现:红灯是有爆炸物,绿灯是没有状况。

  拉曼表示,上述三方面的技术都已进行了单独测试,现在需要将它们整合起来,组成整体性的仿生昆虫系统。

  那么,为什么是蝗虫呢?“它们的化学感测部分非常发达。观察蝗虫的触角,这里有数量达几十万个的化学传感器,而且种类繁多。”拉曼说,“蝗虫能在进入新环境的几百毫秒内闻到新的气味。”

  但真正的关键是,蝗虫的大脑相对简单,较有可能操控。拉曼说,对安全和医疗应用来说,犬类的嗅觉系统当然是顶级的,不过由于其大脑更发达,检索信息的困难可能成为障碍;你还需要时间和努力来训练它。而研究证明,在诸如远程爆炸物感测等应用中,蝗虫将是可行的替代者。

  拉曼估计,样机将在1年内准备好,并进行严格测试。顺利的话,半机器人蝗虫将在2年内问世。他认为还能将其用到基于闻气味的其他任务,包括那些依靠嗅觉的医疗诊断。            凌启渝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04版:读者之声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目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蝗虫化身半机器人 危险区域探测炸弹
电脑学会模仿你的笔迹
夏季奥运主办城市将难觅
海葵蛋白可能修复听力损失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新智B09蝗虫化身半机器人 危险区域探测炸弹 2016-08-28 2 2016年08月2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