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我作为“知青”,为了很快融入当地农民的生活,参与了村姑们纺纱织布的女红事。
那是一个晨曦微露的炎夏早上,几位姐妹把我从睡眼惺忪中唤醒:“紫荆,起来,经纱了!”
我知道经纱是织成布匹的前奏。来到打谷场上,只见她们撑起多个三角木架,依次递放,篮筐里装满染了蓝色和红色的纱筒,两位姐姐肩扛经车相向而行,来回穿梭于三角木架之中,让纱线环绕在木架上。我端着盛满面浆的糊盆,由另一位妹妹拿着浆刷给绷直在木架上的棉纱线上浆。不知是我人瘦力小还是脚底踩着浆糊滴,一个打滑重重地摔了一跤,满盆的面浆糊倒在了身上,成了不折不扣的“捣浆糊”,引得姐妹们哈哈大笑,我在狼狈不堪的窘境中退出了经纱工序。
过了几日,在一个傍晚收工后,我像模像样地坐在农家的布机凳上开始学织土布,姐妹们教我双脚踩织机经线踏板,右手持打纬木刀打紧纬线,左手拿梭来回投递,在一边不时叮咛:“投梭间不忘拉动钢扣,拍打压紧纬线,用力推动布机。”我手忙脚乱,不是忘了踩踏脚板,就是投错了织梭,慌忙之中手指被布机夹住久久不能动弹,姐妹们费了好大的劲才把我的手指从布机上解救了出来,剧烈的疼痛使我呲牙咧嘴:“哇,手指上起了红红的一大块肿泡!”赶紧找出紫药水涂抹,包扎。此时我正想放弃,站在一旁的姐妹鼓励:“别灰心,从头再来,注意掌握操作要领!”就这样我咬牙忍痛继续织布,手脚渐渐地听使唤了,麻利了,循环往复踩脚板、投梭、拉扣、压刀、推布机,随着织机发出叽吱叽吱声,一寸寸蓝红相间的土布缓缓卷在布轴上……
我依稀记得织就半匹土布用去了一周的闲暇时间,曾有几次拿出来想做件衣裳却又放下,也许是某一种情结使我把这半匹土布珍藏至今。每当看到它时,就会想起那段难忘的“知青”岁月,想起与农村姐妹们在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我写就这“半匹土布”的故事,也算是为了那难以忘却的纪念。 紫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