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文体新闻/文娱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2月0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配送“文化菜篮子”
观众“升格”成主角
朱光 肖茜颖
  上海市民想看什么文艺演出,可以直接到“文化菜篮子”——东方配送平台上“点单”。这一随着市民文化节推行了2年的活动,今起又将“升级”,让市民从观众“升格”为主角——台前的演员,甚至幕后的“菜单”设计者。

  上海公共文化产品配送体系“东方配送”目前实行市、区、街镇三级配送。老百姓想在家门口看什么演出,可以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提出建议、点选菜单,随后由市区级组织演出单位前往登台送戏。据市群艺馆统计,截至今年11月底,市级配送已向全市200余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输送2000场演出、1000场讲座、600场艺术教育活动、40000课时文艺指导等内容。

  从旁观到登台

  原先,“东方配送”的演出单位和个人,多为专业出身,近来也纳入了社会各界的力量,其中不乏并非以演出为职业、更多时候在台下旁观的普通人。由上音毕业生自发组织的“铜乐工坊”,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艺术院校毕业生,未必每一个都能如愿进入专业院团,但是依然个个心系舞台。乐团创始人之一邰自强介绍,乐团2015年闯进了上海市民文化节比赛决赛,自此以后屡屡受邀进行各类演出。他表示:“近年来,乐团每年的大型商演为三四场。同时,我们更多地走入社区(见上图 记者 郭新洋 摄),一年估计演出16场。”他们还曾在市群艺馆举行了一小时的午间音乐会,广受好评。

  他认为,进社区演出对乐团发展非常重要。因为在西方国家比较常见的铜管乐团,在中国的认知度有待提高。此外,他透露,每场公益演出会有一定的收入,团队中的兼职乐手能以此贴补生活。他强调:“下基层对于我们继续做好乐团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从登台到幕后

  登台成主角,不算太稀奇,上海今日还将启动“公共文化配送产品设计大赛”,亦即让百姓参与到幕后工作——送什么样的演出、以怎样的方式搭配节目、如何送戏到家门口等等,都可以出主意且参与评奖。凡入选百强的团队或个人可直接签约进入上海市公共文化配送平台,接受社区点单。

  市群众艺术馆东方公共文化配送中心(筹)副主任朱静波表示,明年公共文化配送产品采购申报指南公布,除了面向本市国有院团、行业协会、民营院团等,还可以面向“符合条件的各类社会力量”,总共征集2800场文化活动,包括文艺演出、艺术导赏、展览展示、特色活动四类别,“这次公开征集也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首席记者 朱光 本报记者 肖茜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大购网专版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专版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尚
   第B02版:摩登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新民法谭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互动/新民健康
配送“文化菜篮子” 观众“升格”成主角
故宫城墙迎来『考古式』大修
《一撇一捺》尽显风流 一举一动“撩动”神经
广告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A19配送“文化菜篮子”
观众“升格”成主角
2016-12-02 2 2016年12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