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安装 粗制滥造
相关部门数据显示,上海目前共有30多万块店招,面广量大。其中部分店招,尤其是中小马路的店招,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设置无序,有的未经许可设置,有的不符合技术规范、用材不当、粗制滥造,还有违规装上屋顶的超大店招。这些都带来了安全隐患。”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景观管理处处长丁勤华表示,部分小店的招牌成本便宜、制作粗劣,用细木工板、角铁、膨胀螺丝和喷绘布制成,挂在户外两三年后就腐烂生锈。若业主不及时维护保养的话,店招就会成为行人头顶上的“定时炸弹”。
此外,商户们的审美水平参差不齐,也令许多店招的设计缺乏品位和创意,品质很差。市区许多理发店、水果店的店招,往往配色怪异、毫无美感,突兀地挂在街面上。还有些业主一味追求“弹眼落睛”的效果,想多招徕点生意,却忘了店招应与左邻右舍达到整体和谐。
统一设置 减少隐患
因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统一设置规范店招,不仅是对市容市貌的提升,更是为了减少安全隐患。
“现在,很多店招都是由室内装潢公司制作的,但其实户外店招和室内装修是两个概念,材料选择、结构设计都不一样。”丁勤华说,目前本市户外招牌的设置有着细致的技术规范,但很多店家和生产店招的企业并不了解。而政府统一设计制作店招,寻找的都是有专业资质的企业,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可以保障安全性。
市标识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家祥介绍,本市不久前探索对标识企业采用“分级制”,参照国家标准制定了评审办法,将企业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不同等级企业可承接的业务范围不同,无等级企业不得再承接10万元以上或转包业务。这一“紧箍咒”,也可以成为政府部门招标时的参考。
部分区域 鼓励个性
虽然店招的安全和品质,需要统一规范设置来保障,但在具体操作中,部分路段和特定区域在合规的前提下,也可以在店招中纳入个性和艺术,以彰显不同的商业文化和人文底蕴。
事实上,在《上海市户外招牌设置技术规范》中,也并非“一刀切”地要求统一。《规范》将城市区域分为“严控区”(行政文化中心、各级文保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等)、“展示区”[各类城市副中心、市级商业街(中心)、市级专业中心、地区中心等地区,以及商业零售建筑集中的区域]和“适控区”(除严控区、展示区外的区域)。其中,在展示区内鼓励设置有创意、有个性、有品位的户外招牌设施。
“店招是否可以个性化,还是要看周边的氛围。比如日本居酒屋集中的区域,各家店招琳琅满目,很有艺术感。但是如果是零碎的商业,太个性化的店招就会很突兀。”丁勤华表示,目前上海店招正着手提升品质,对于一些主要通道和商业街,如南京西路、陕西北路、豫园等的店招,要做到既与建筑风貌立面相匹配,又兼具个性。而对于小马路上的店招,则要求做到整洁、有序。
此外,有些路段也在尝试将统一与个性相结合。比如江宁路安远路附近,每家店招的底座统一安装、设计相同,但底座上字样的字体、颜色等,可以由商户自己决定。哪怕短期内多次更换业主,也不会因为频繁拆卸店招、改变框架结构而导致不安全。 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