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
“零门槛”援助会员
4月5日,职工徐某的家属来到市总工会法律咨询窗口咨询,称徐某长期从事电池加工工作,最近上班过程中突然昏厥倒地,生命垂危。经医学检测显示,血液中重金属铟严重超标。但徐某未曾签订劳动合同,社会保险也由其他单位代缴,案情较为复杂。企业为逃避责任,既不为职工支付医疗费用,也不与职工商谈后续事宜的处理。市总工会法律咨询接待人员了解基本情况后,当天就为当事人办理了法律援助的申请手续。随后根据徐某家属提供的资料,设计了几套维权方案。目前企业已和劳动者补签了劳动合同,为其正常缴纳社会保险费,并向职工徐某支付了部分医疗费。
本案发生后,徐某的工友纷纷前往肺科医院体检。企业也对工作环境进行了重新整改。
上海工会在群团改革中提出工会的工作重心应当回归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主业主责。今年3月,市总工会提出工会法律援助对会员合法劳动权益实行“零门槛”援助服务。明确工作目标是今年本市各级工会参与劳动争议调处和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的案件总量达到全市劳动争议案件数量的15%左右。截至8月底,上海工会提供代写法律文书、协商调解、仲裁、诉讼代理共计4908起,远远超过去年3656起全年办案量。为做实做强工会职工法律援助工作,上海工会积极推进在市区两级劳动人事仲裁院设立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部分有条件的区县在同级人民法院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目前,全市已在15个区在仲裁院设立援助窗口,黄浦、徐汇、长宁、杨浦在区人民法院设立援助窗口。
共青团
从8小时到24小时
闲暇时间,是参加一场公益活动,加入一个创业群体,参观一场艺术展,还是约上三五好友踢球跑步,挥洒热情?如今,只要点击团市委官方微信“青春上海”,在“青春上海Act+”平台,交友联谊、体育休闲、文化艺术、公益慈善等7大类活动全部呈现在你面前,按图索骥,按需报名,一键就可定制你的青春时光。“通过这个平台,我们要让青年更加便捷地遇见共青团,把共青团服务模式从8小时机关模式改变为24小时的在线模式。”团市委书记徐未晚说。短短一年,“青春上海”微信号粉丝数从2015年底的17万增长至如今的53万。
群团改革启动以来,团市委组织设置和运行更加“扁平化”,部门精简工作效率提高,创新创业项目组承办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2100万人次收看网络直播,“青春建功十三五”、“爱心上海”、“启航计划”等项目蓬勃开展,“爱心暑托班”作为市政府实事项目,招生人数相比2015年翻番。
干部队伍活力增强了,团市委挂职、兼职副书记站在专业视角、青年立场为工作建言献策,“青年中心”覆盖面继续扩大;大口团工委实现全覆盖;少先队在全国率先推出少先队员证制度。
在各级团组织,青年获得感和参与感明显提升。区两级团的委员会常委、委员和团代会代表中基层一线人员比例显著增加。
妇联
“盲区”建34家妇联组织
今年3月5日,全市首家新社会领域妇联——徐汇区律师界妇女联合会正式挂牌成立,实现了妇联组织在全国律师界零的突破,改变了妇联以往按区域、系统、单位为单元建立组织的传统,成为妇联组织以行业、群体为单元,向社会领域扩展的有益尝试。
经过一年的改革,全市妇联系统“小机关、强基层、全覆盖”的组织体系基本形成。妇联机关实现精干高效,居村妇代会全部更名为居村妇联,基层执委全面扩容,组织体系实现广覆盖。上海妇联探索在各类社区楼组、社会组织、中介行业、专业市场、商务楼宇、开发园区,以及外来务工妇女、自由职业妇女、知识女性等相对集中但还未建组织的“盲区”建立了34家妇联组织。同时,“群众化、社会化、网络化、法治化”的妇联工作运行机制已基本形成。
2016年,“向社会力量购买妇女儿童家庭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投入1200万资金开展“反家暴”、“特殊群体关爱”、“家庭教育”三大类服务项目。妇联建到网上去,形成网上网下相互促进、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妇联工作新格局。“上海女性”微信、微博和网站新媒体平台都已建成。微信公众号粉丝量从5月份的1.1万名增加到6.5万名,并在最近上海九大类微信影响力排行榜中跻身政务类前五名。
本报记者 鲁哲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