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也说“幸福是种感觉”
  胡喜盈

  读了李大伟写的《幸福是种感觉》,想接着写下去。“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是托尔斯泰的名言。我说托尔斯泰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其实,每个人具体的“幸福”是有个性化差异的,幸福的人也是各有各的不同的幸福。 

  幸福是多元的,是琐碎的、朴实的、具体的。每天吃得下、睡得着、能笑得出来、最好能像16岁少女那样捂着肚子嘎嘎嘎开怀大笑,笑出声来笑得在床上打滚笑得几乎岔过气去,那样,你就是幸福的!

  都认为金钱或者说是物质对幸福的影响很大,所以很多人拼命赚钱,原来赚1万元的想赚3万元,赚了3万想赚10万,赚了10万又想赚100万元、1000万元。其实,人的生存幸福感对于物质的依赖是有限的,在年收入3万元以内的群体中,多一点钱和少一点钱很可能是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保障;到了3万元以上,可能只是吃得好差、穿得好赖之分而已;超过了十几万元、几十万元,则是涉及到非物质性的需要了。一旦吃穿住的问题解决了,你多赚的每一元钱的意义就会越来越小。

  一个英国老妇人在她病重自知时日无多时写下这样的诗句:“现在别怜悯我,永远也不要怜悯我;我将不再工作,永远永远不再工作……”很多人都有过失业或者没有事做的时候,这时他就会觉得日子过得很慢,生活空虚。有过这种经验的都会知道,有事做不是不幸,而是一种幸福。 

  老年人往往更加幸福。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劳拉·卡斯登森在一项研究实验中,选取年龄在18-94岁的184人,让他们当侍者,每天让他们当5次差,每次当差后让他们填一份情绪情感的问卷。结果显示,老年人填报积极情绪的次数与年轻人一样多,但是老年人填报消极情绪的概率却明显少于年轻人。卡斯登森指出,随着岁月的流逝,老年人逐渐学会了抓住使其幸福的事情,放弃那些容易产生麻烦和不幸的事情。看来,要学会享受幸福,人们不仅需要认识到自己可能拥有的一切,更重要的是还必须认识到永远不可能拥有的一切。 

  毕淑敏是幸福的,35岁发表短篇处女作,大器晚成,然后一路走顺,56岁时怀揣40万元闲钱坐邮轮去“100天环游世界”,吃的喝的住的看的玩的都是人间极品,过着神仙一般的日子。 

  王文生老师是幸福的,2001年他在上海市区退休后立即去了横沙岛,在岛上买了三上三下10间房子、一个院子、2亩宅基地,内有一块菜地、一片果园、一片橘林、一条小河沟。王老师在院子里播种的原则是“四季有花,四季有菜”,青菜、芹菜、蓬蒿菜……去年初春买来12棵8424西瓜秧,入夏以后,收获西瓜300多斤,最小的七八斤重,最大的1只重达19斤;还饲养了50只鸡、20只鸭,“绿色”的鸡蛋、鸭蛋怎么也吃不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专题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综合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法治视窗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职场方圆
   第A25版:理财·银行保险
   第A26版:股市分析
   第A27版:阳光天地
   第A28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专版/幸福之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旅游
   第B2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7版:资讯生活·旅游
陌生微笑
也说“幸福是种感觉”
高铁公交化还是差口气
平凡中的不平凡
今宵灯谜
旧仓城 新仓城
影落清波夕照秋
美国版夜光杯B06也说“幸福是种感觉” 2011-11-22 2 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