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是“前进了一步”
5月29日,教育部批复了南科大的招生方案,南方科技大学今年将进行“去筹转正”后的首次自主选拔录取考生。自那天起,南科大校长朱清时就一直奔波在全国各地招生,10天内将跑遍山东、福建、四川等8个省份。
据了解,南科大今年计划招生180人,全部在提前批、理工科大类录取,其中在广东省招生40人,山东、福建、四川、湖北等7个省份各招20人。
南科大将采用“以高考为基础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即报考该校的学生在全国统一高考后,再参加学校组织的能力测试。高考成绩占60%,高中阶段的平时成绩占10%,南科大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占30%,最终构成考生的综合成绩,按考生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朱清时认为,南科大今年“6十1十3”的招生模式是内地大学没有实行过的,更类似于香港地区一些高校在大陆地区的招生方案,是朝着目标“前进了一步”。
“妥协退步”还是“谨慎渐进”
在“6十1十3”的招生方案获批前,朱清时曾告诉记者,学校向教育部提出的招生计划是,今年招录学生180人,在考核方式上,学生的高考成绩占40%,平日成绩和南科大的综合能力测试成绩各占30%。
从“4十3十3”到“6十1十3”,高考成绩所占份额由小变大,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妥协”,是“被招安了”。
朱清时回应说,这是出于谨慎的结果,主要考虑今年是第一年实行这种模式,不知道平时成绩能够准确到什么程度,也不知道能力测试能成功到什么程度,所以才进行了这种调整。
不仅是成绩结构变化引人遐想,“纳入提前批次”招生,也招来了业界人士的质疑,认为这对以“改革”立身的南科大来说“是倒退”。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公开发表文章说:“南科大今年实行的招生,不能算是自主招生,而是按计划集中录取,这意味着南科大的自主招生改革受阻。”“南科大目前实行的招生方式,比内地80所高校的‘自主招生’方式还要差些。”
熊丙奇质疑的焦点就是纳入集中录取提前批招生,他认为,只要纳入了集中录取,其性质就发生了改变,因为投档权是由政府部门掌控,学校只是增加了有限的自主权,因此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朱清时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理想的东西往往不可能一步到位,每走一步都需要平衡,各方面要协调一致,否则就容易翻车。”
理想的自主招生方案是什么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自2003年起步,从最初的单校考试,到后来形成若干个学校的联考,一般采取笔试加面试的形式,最终各校根据自主招生的成绩给予学生高考中10分至60分的降分提档优惠政策,俗称“加分”。到今年为止,共有80所高校具有自主招生资格。
业界认为,南科大今年的招生方案还不是理想的自主招生,朱清时6日在山东招生时也承认这一点。那么,理想的自主招生方案是什么,下一步该怎么走?
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志业说,对于理想的自主招生方案,目前大家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扩大高校自身的招生自主权。当前社会对南科大提出质疑,主要还是认为“自主”的程度还不够。熊丙奇等专家认为,自主招生不一定是要完全抛弃高考,而是不以高考为唯一准绳,高考成绩只能当成录取的参考因素之一。
新华社(娄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