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阅读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6月0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台湾之旅(2)
梁文薔
  ◆ 梁文薔

  冷眼观察社会民情

  我在美国经常在网络上读到大陆客或在台读书的大陆学生写的文章,称赞台湾。我在美国多年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我的对比是和1958年我赴美时的台湾,和23年前我返台时的台湾所作的对比。百闻不如一见,凡事要亲恭。所以,这次我是怀了观察的态度回到台湾,冷眼审视台湾的。

  台湾的可爱处不是风景、小吃、摩天大楼。这些别处也有。可爱的是台湾的人民。我们常说中国人有劣根性,我发现台湾人民好像把这个根给除了!我认为这是一个奇迹!柏杨所说的酱缸文化,孙关汉所说的老昏病,是不是都已无影无踪了?我不能以一个星期的观察下结论。我仅将我的所见所闻如实地写下来,作为一个见证。

  首先想说的是揭牌仪式中担任司仪和服务的女士们,使我想起空姐。她们端庄大方,穿着灰色剪裁得体的裙装制服,配以颜色调谐的围巾,发型是一律往后梳,扎成一个发髻,不施脂粉。她们一举一动都是恰到好处,一看就知道是训练有素的。我事后打听才知道她们都是师大学生,自由报名参加服务的。我是在台湾上中学上大学还作了两年助教才出去读书的。我们那个时代不能想象大学生有参加这种课外活动服务社区的机会。

  久已闻名的台北捷运(大陆叫地铁)是此行的必修课。听说捷运是如何的廉价,方便,有秩序,服务周到,清洁,不准吃东西喝饮料,连口香糖也不准嚼。还听说捷运站内没有广告,只有艺术作品装饰墙壁,也没有偷窃或诋毁情事等等。我趁友人陪同之便,搭乘捷运两次,走了不同的路线。我的经验是这些传说都非常正确,只是我看到的墙上装饰是广告,不是艺术家的作品。后来打听才知道,只有某些捷运站是没有广告的。所以我们这些旅客都是瞎子摸象。捷运站车厢开门处有黄线,乘客都乖乖地站在线后面,车来时,没有争先恐后,推挤的乱像。上车后,年轻人自动给我让座,使我感到很不是滋味,那就是说我已老态毕露了!专给老人孕妇病患的特座叫“爱心座”,是深蓝色的,以资区别。

  还有一件事使我惊讶,就是我走过的街道上没有垃圾,纸屑,果皮,空瓶。于是我故意到小巷里找垃圾,以证明台湾不可能没有人乱扔垃圾,不可能人人有自尊有道德心。在我勾留台北的这七天内,居然被我找到了一片碎纸片,我跟孩子大叫,“快看,这里有一片纸屑!”后来我问本地人,为何台湾如此干净,他们告诉我,每家店铺或建筑前的地面上如果有垃圾就要被罚款!

  我居住的美国西雅图,是有名的美丽之都。我的居住地带不是贫民窟,是中等住宅区。我的周围街道经常有垃圾,还有墙上的graffiti (以喷漆胡乱涂鸦)多到无以复加。因此我也费心去找graffiti,七天之内一个也没有找到。却看到了一垛墙上有很奇怪的东西,是我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于是我马上拍照记录。这片墙上有很多小口袋,每个小口袋里有些土壤和一颗小花草。看上去也不是很美观,但是猜不出为何要种花在墙上。我只好求教于本地人,才知道当局规定,举凡动工破坏市容者,必须采取措施,美化工地的乱象。后来,我就注意到在马路中间安全岛上动工之处,也有悬挂着的小花草。

  一天,我要到区公所办事,走入一个近似银行的门面。一进门迎面而来的是一位笑容可掬穿着红背心的义工,问我是否需要帮助。他替我拿了号码,请我到宽敞舒适的桌椅前落座。大厅很大,散摆着许多圆桌和椅子,好似咖啡冷饮店。他知道了我的需要,告诉我到哪里去拿表格,过了一下,他又过来打个招呼,别以为他是在赚小费,台湾是不准给小费的。计程车司机,饭店服务员,全都不收小费。轮到我的号码时,听到声音也看到灯牌,叫我到几号柜台前办事。柜台很矮,我坐在椅子上,和办事人员很愉快地,“平起平坐”地完成了一切手续。另一天,我要到另外一个区公所办事,大致情况相似,只是多了敬茶一项服务!

  我这辈子还没有和中国的公家机关办事有过这样的经验,于是我特为调查其他公家机关,走入了一个邮政局一看究竟。哇!邮政局有好多椅子啊!好像也有义工,不要排队,拿了号码就请坐。等到呼叫你的号码时就到几号柜台办事,柜台也不高。我勾留了片刻,翻看了许多免费自由取用的资料,满怀敬意地离开了。

  公家如此,民营事业是怎样的呢?莫不成要请我喝咖啡?一天,在路上走,我的儿子突然问我哪里可以找到理发馆,这可难倒我了。我在台湾如外星人,除了会说话以外,一无所知。于是灵机一动,立刻走入一家银行,向迎接我的一位先生满怀歉意地说,我是刚从美国回来的,有个怪问题请教。我说儿子要理发,不知附近有无理发馆。他马上说如此这般就可以找到师大男生宿舍地下室中的理发馆,比外面便宜,谁都可以去。我说怕找不到,他就跟我们走出银行,带领了我们一程,才回去,还告诉我他自己就是去那里理发,很满意。没想到银行职员还有这样的咨询服务!

  这次回台还有一项必须做的事就是造访我的母校北一女,现在名称是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我去时正是周日,校门紧闭。我只好站在校门外面照相留念。回到家中把相片放大看时,才注意到校门上方有电子活动布告板(reader board)。上书红字“9转1742鼓励检举贪渎”。我若当时注意到这条活动布告板,一定会多看一下,到底检举电话多少号,或者还有什么其他字样会出现。这样的红色活动布告在一个公立学校的大门上不停地显现,它意味着什么?耐人寻思。

  又一天,我的家人游罢归来,我问我的洋儿媳有何见闻。她说看到一桩很可笑的事。在马路交叉口有斑马线的地方,一位妇人看左右无车,在红灯时过街,走到一半,就有一位穿制服的警察拿着一根小棒子,在她的背上轻敲了一下,命令她走回去。这位妇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极为狼狈地走回,大失颜面。

  以上是我在短短的七天内对现代台湾(限于台北)所作的一些观察,当然不足论断,不过大概也可算对台湾人民的素养和法制的精神窥见一斑,并可看出当局与人民之间的关系。

  此行还有个人的收获,我有缘重新拜见了43年前义务教我裱画的老师文墨轩裱画店老板萧清兴先生。他不但义务传授给我他的技术,还费心代我采购需用工具和材料,供我带回美国。我近年来因与画友研讨国画,有裱画的需要,就找出当年的笔记,编成讲义发给画友,并示范裱画手艺。因此有了拜访萧老板的动机。但是那条街已景物全非,找不到文墨轩了。我只得进入一家画廊,打听从前文墨轩萧清兴的下落。没想到那人说,“啊!萧老板啊,他就在那边,不过他已经很老啦!不知道你是否能找到他,可能找到的是他的儿子啦!”我问,“他有多老啦?”那人说,“有六十啦!”我想六十就是很老了,那我怎么办?我匆匆跑到那边找到了文墨轩,进去一看,没有裱画台了,店里全是西画。店后面书桌背后坐着一位先生在看报,我一看就认出他来了。我迎上去,喊他萧老板!他抬头一看我,立刻笑容满面,叫我梁小姐!再过了几秒钟,他说,“你就是梁文蔷!”我实在服了!他的记忆力太惊人了。我向他表示感激,并拍照留念。他用台湾国语说,“你这个人很念旧啊!”我对他说43年后会再来探望他。两人大笑而别。

  更使我惊喜的是研讨会闭幕时,一位高个子的先生过来与我握手,他自我介绍说是闻一多的孙子。使我大吃一惊。这位闻黎明先生原来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教授,正好在台湾作学术访问。当时没有时间多谈,只能拍照留念。回美后,邮件频传,细谈闻、梁两家一百年前的友谊与沧桑,不胜唏嘘。

  此行虽只短短一周,却不虚此行,颇有收获。回美后我的美国土生土长的孙女说,“I am super happy to be a Chinese!”(我特高兴是个中国人!) 这句话代表了她这次台湾经验的总结。 我希望有一天她有机会到中国大陆旅游,也能发出如是的感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高考直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18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19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20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21版:波兰 乌克兰欧锦赛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文娱新闻
   第A26版:广告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1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32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2版:家装之窗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6版:新智
   第B17版:E生活
   第B18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19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20版:E生活/家电生活
台湾之旅(2)
复地·御西郊:捍卫西郊豪宅荣耀
从居住“硬指标”向“软文化”着陆
2012胡润财富论坛在锡城举行
美国版阅读B08台湾之旅(2) 2012-06-08 2 2012年06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