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日本电饭煲“闹剧”呼唤国货自强
文 澜
  文 澜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最近成为国人赴日旅游“爆买”对象的日本电饭煲,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神奇。无论是口味这种主观指标,还是实验室里化验出的米饭糖分、含水率、弹性、游离氨基酸、丝氨酸等指标,国产电饭煲和日本电饭煲煮出的饭都没有太大区别,在某些指标上,国产电饭煲煮出的饭甚至更有优势。

  据日本旅游协会统计,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大约40万名中国大陆游客前往日本旅游,大部分以消费为主,在日本消费折合人民币约53亿元。估计里面有不少钱流向了马桶盖和电饭煲。可事实证明神奇的只是“传说”,那些花费不菲到海外扫货的买买团,岂不都成了冤大头?

  不可否认,境外消费存在一定的非理性因素。国人日常消费时习惯于勤俭节约、货比三家,而一旦出国旅游,鼓起来的钱包总有些蠢蠢欲动;看到同行游客大方刷卡消费,碍于面子也不能“一毛不拔”;加上要给亲戚朋友带些礼品,没有哪个游客能空手而归。更关键的是,一些商品在境内外销售时存在大额价格差异。如此,怎能不让国人在海外疯狂消费,每次出境游,都变成“双11”?

  日本产品走下神坛,只是对国人迷信外国产品的善意提醒。国人的高端购买力纷纷流失海外,还是和国内产品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长期以来,国内制造业依赖于人口红利的优势、环保领域监管的失之于宽,延续了粗放型发展的道路。同类商品之间靠残酷的价格战进行竞争,产品创新的成本则被压到了最低。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制造”的名片,与来料加工捆绑在了一起,我们只会依样画葫芦,却把财富的大头拱手让给了他人。

  中国游客的确购买力惊人,但随着国人屡屡走出国门,世界融合趋势的加剧,我们也绝对不是人傻钱多、只会掏钱的过客。比如,人性化设计是“日本制造”的一个著名“标签”。日本雨伞的伞柄带有一个透明小框,可将写有姓名的纸片搁在里面,防止拿混;日本的儿童毛巾带有挂扣,方便孩子在幼儿园或小学悬挂;而尿不湿、保温杯等日用品,更是被很多消费者亲身使用,带来了很好的体验。神化日本产品固然不妥,但也应该正视中国制造存在的各种短板和差距。

  国货要想走上自强之路,还得在提高产品质量、找回工匠精神上做文章。让国货逐步走上产品转型升级、增加科技附加值之路,扭转粗制滥造的产品形象,才能让国人恢复对国货的信心,重拾对国货的热情,将巨大的购买力重新吸引回国内,使之成为提振国内经济增长的有力抓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封一
   第02版:封二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新民资讯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新民健康
   第A2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5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阅读/连载
   第A30版:专版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0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日本电饭煲“闹剧”呼唤国货自强
朱阿姨家的地坪
养老服务,别让骗子比下去
巴普洛夫的灯和铃
要让虚假广告代言人得不偿失
裸奔?
美国版评论/随笔A05日本电饭煲“闹剧”呼唤国货自强 2015-11-11 2 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