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巴普洛夫的灯和铃
易 蓉
  易 蓉

  经过熬夜抢单的疯狂,看着购物车变成待发货的状态,悔恨早知今日当初就该“剁手”的此时此刻,还有人记得11月11日是“单身节”么?

  说起来,单身节也不是什么传统节日。把“1”这个数字和单身联系起来的,是上世纪90年代的南京高校大学生。当时,一群青年把“1月1日”、“1月11日”、“11月1日”和“11月11日”当作调侃和吐嘈单身状态的日子。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这个原本在宿舍和校园里引起共鸣的符号被放大至社会,最终“11·11”成为单身青年发泄压力和焦躁的契机。

  结果单身的不知成了几双,倒是敏感的商家嗅出了金矿的味道。西方经济学家麦卡锡在2001年提出了“单身经济”的概念,他认为单身女性是广告业、出版业、娱乐业、媒体业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谁知这场消费主义的盛会很快将“单身节”的社会意义挤到了不知哪个角落,“单身经济”也突破了性别的表征,化为全民消费的激情和冲动。

  在这场喧嚣中,不管是不是“单身狗”,最后都被商家训练成了“巴普洛夫的狗”。俄国心理学家巴普洛夫著名的条件反射实验中,每次喂狗之前亮灯或打铃,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即便没有喂食,只要亮灯或打铃,狗就会流出口水。实际上,商家年复一年的促销活动也成了我们的“灯”和“铃”,在这些工具的刺激下,理性的逻辑判断被不停干扰,“买买买”的冲动让消费者忽视了消费的理性,甚至,也为不法商家提供了虚假广告、假货、诈骗等有机可乘的空间。

  抗战期间一个名为“华英女士”的主妇在《申报》撰写专栏“一星期经济菜单”,晒出上海小家庭的一周食谱。战争影响物价,华英女士为了给家人置办营养又体面的荤素正餐精打细算,煞费脑筋。醋小排、百叶包、咸菜毛豆,时局艰辛却没有影响生活的滋味。那些菜式搭配放到今天也是极讲究的,像这样精致的主妇在宽裕时、拮据时都能活得乐观而从容,这份淡定还真值得学学。

  木已成舟,子夜的购物车已变成现在的“待收货”,到货后盘点一下,明年千万记得警惕巴普洛夫的灯和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封一
   第02版:封二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新民资讯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新民健康
   第A2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5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阅读/连载
   第A30版:专版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0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日本电饭煲“闹剧”呼唤国货自强
朱阿姨家的地坪
养老服务,别让骗子比下去
巴普洛夫的灯和铃
要让虚假广告代言人得不偿失
裸奔?
美国版评论/随笔A05巴普洛夫的灯和铃 2015-11-11 2 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