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大选后长达数月的权力交接阶段,缅甸新总统人选终于浮出水面。缅甸政治转型千呼万难,不易落地,要害还是在民盟与得到军队支持的巩发党能否实现和解,标志之一就是昂山素季的地位。
由于军方和巩发党坚决不同意为昂山素季出任总统而修改宪法,民盟究竟是抗争到底还是在现有框架内谋求政治与民族和解,领导国家在新的道路上先迈开步子再说,这个不确定性一时成为大选后的焦点。
从目前进程来看,民盟选择了后者,应该说是明智的,因为抗争固然可能加快国家政治转型进程,削弱军队干政的作用,但抗争也可能带来国家的分裂,所谓“欲速则不达”。事实上此次大选得以顺利进行,使得被禁20余年的民盟走上执政的地位,这已经是政治转型的重大成果,在这个意义上,昂山素季即使还是只能“垂帘听政”,也无损于已经取得的成就;反之如果因抗争而导致政局坠入新一轮动荡,甚至分裂,这对政治转型无疑是重大打击。
目前缅甸处在政治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时刻。昂山素季当不成总统,这既是缅甸政治过渡的一个阶段性结果,说明民盟与军方的相关谈判无疾而终,真正的政治和解暂时无望;同时这也是一个新阶段的起点,因为昂山素季不当总统客观上并不会削弱她的影响力,她仍然是民盟的“当家人”,是缅甸的最高决策者。
随着各方推出总统候选人,相关的幕后政治活动将加剧,但选举本身并无悬念,民盟在国会的绝对多数将确保本党候选人当选。令外界好奇的是,军队推举的候选人即便当不上总统,也自然成为副总统,在这样的框架内,权力如何分配与运作将引起各方关注。(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