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雁教授师从国医大师刘嘉湘,刘嘉湘教授从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扶正治癌”的学术思想。李雁教授在继承导师刘嘉湘教授学术思想的基础上,针对当前肿瘤临床多学科干预的特点、中医药的核心作用和与多种疗法协同的关键作用开展研究,不断完善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方案和方法,重视以中医药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将中药复方、针灸疗法、耳穴贴膏疗法与心理疏导、免疫治疗、热物理疗法、化学疗法等融为一体治疗肿瘤。他在学术上提出“正气内虚,痰瘀互结”为肿瘤主要病机的观点,指导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作为全球头号癌症“杀手”,肺癌的治疗方式有手术、放疗、化疗、靶向和免疫等。在李雁教授看来,中医和西医都不是万能的,假如可以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对患者来说肯定收益最大。“一些癌症患者直到走投无路才想到中医调理一下,这是一种误区。”李雁教授指出,不管处于肺癌的哪个阶段、在接受哪种治疗,中药都可以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而发挥出提高免疫力、稳定和缩小病灶、延长生存期的作用。李雁教授介绍,早期肺癌患者,可选择手术切除,术后服用中药能进一步调节体质,加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中晚期肺癌患者,在放化疗的同时配合适当的中药治疗,能减轻化疗带来的副作用,提高其疗效;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来说,中医中药可与靶向、免疫疗法相结合,提高疗效。
“人体和肿瘤的关系就像土壤和杂草,土壤没有改变,杂草会一生再生,人体脏腑功能得不到调整、正气不复,患者今后很有可能会继续发病。”对吃中药犹豫不决的患者,李雁教授经常打这个比方给他们听。很多早期肺癌患者认为,只要手术切除干净就应该不会复发转移了。其实,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李雁教授发现早期肺癌手术之后复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首次发病率。有研究数据显示,他们的复发率甚至要比正常人首次发病率高出近200倍。因此,早期癌症干预治疗中的中医药调理,比晚期癌症治疗更重要。
本报记者 左妍 (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