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妈咪宝贝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4月0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瑞典教育养出“熊孩子”?
瑞典作家出的新书讨论过去教育过于民主
  强制父母休带薪产假、政府补贴婴幼儿日托费、法律明令禁止体罚孩子……瑞典的儿童权益政策和育儿方式一向备受外界称赞,也让瑞典人引以为傲。但最近舆论风向却有所转变:一些瑞典知识界人士开始反思,“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国家政策和家庭教育模式是否娇纵出了一批难以管教、不守规矩的“熊孩子”?

  争论起源于去年出版的一部书《孩子们如何夺了权》,作者戴维·埃伯哈德是瑞典一位精神病学家,也是6个孩子的父亲。

  他说:“瑞典的孩子们在家庭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父母们已经失去控制权。”

  他在书中指出,瑞典式家庭教育对孩子过于放任,家长们疏于给孩子“立规矩”,以至于现如今的瑞典年轻人中净是“熊孩子”:不懂礼貌,“不说谢谢你,不会给别人开门,在地铁上不会给老人和孕妇让座。”

  他在书中举例:孩子在课堂上用智能手机发短信或玩游戏,如果老师没收了手机,过后十有八九会接到家长电话,控诉老师侵犯孩子权利。一些老师因此不敢采取“制裁”手段,只能苦口婆心劝说孩子们上课时把手机收起来。同样,当学生上课时聊天,老师们也不敢再用“不好好听课就出去”这一招惩罚学生。

  他不认同瑞典的孩子们经常代替父母,成为某些家庭事务的决策者,譬如晚餐吃什么、看什么电视节目、去哪度假等。“你宴请宾客时,他们从来不老实坐着,而是不停打断(大人)。他们总是主角,问题在于他们变成青年后,会理所当然地以为世界就该以自己为中心运转,现实会让他们感到非常失望。”

  他主张瑞典家长们重拾“独裁式”育儿模式,声称:“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显示,独裁式的养育方式对孩子有害,你可以在家庭中发号施令,家庭不是民主政体。”不过,他否认自己是在宣扬要回到“随便扇孩子耳光的时代”。

  埃伯哈德是斯德哥尔摩北部一家医院的精神病科室主任,但他在《孩子们如何夺了权》中的论点依据主要来自他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和“常识”,而非科学研究。据他观察,越来越多的瑞典孩子们长大后出现焦虑症和自残问题,并且缺乏处理成人生活问题的能力。他也指出,近年来瑞典学生旷课率攀升、在国际教育水准评比中表现越来越差,和过于放任自流的家庭教育模式有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生活备忘
   第04版:情理·产业
   第05版:家庭计划
   第06版:清明/广告
   第07版:缘份对接
   第08版:太太厨房
   第09版:大手小手
   第10版:妈咪宝贝
   第11版:旅游休闲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养生保健
   第14版:两性私语
   第15版:家庭收藏
   第16版:名人生活
瑞典教育养出“熊孩子”?
瑞典式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孩子不受约束会变得执拗
单身女子怕老无所依人工授精当妈妈
不要对哺乳妈妈说的9句话
你对别人的带娃方式指手画脚么?
家庭周刊妈咪宝贝10瑞典教育养出“熊孩子”? 2014-04-02 2 2014年04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