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1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但愿人长久”
潘华信
  潘华信

  在满城争说养生热的今天,刚好又是冬令进补的热潮中,容我略说几句平平常常的话,虽不免扫兴,却是实在。所谓养生实即养性,唐·孙思邈说:“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健康长寿的基本保证。在现实生活中,如能做到“三少”,胜过天天浸在人参、虫草中。

  第一脑筋少动、心要知足。我不是要大家学痴呆,或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脑子要动,但动其所动,不动其所不动,该动的动,不该动的不动,省一点心思,护一点精神,这就是家中墙上挂着的郑板桥的真正的“难得糊涂”,古人所谓“啬神”,差堪近之。焚膏继晷,兀兀穷年的古代苦读书人,大抵只活四五十年。李贺沥血呕心,镂剔刿鉥,天年只享二十七;巴西电脑天才,殚精竭虑,油枯灯熄,十六岁就告别了人生;孙思邈清静虚无,善运灵思,活过百岁。人们常常只关注体力过劳的危害,忽视心思耗损的恶果,其实后者的祸害更严重。

  我一位友人自幼运动,无慢性病,数年前丧偶,一门心思续弦,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见了熟人就请托介绍。上月饭局相见,说年来交女友已二十余人,迄未称心。上周聚会席上独缺了他,孰知已经走了,路上闪了一下,没有再站起来。《内经》说:“志闲而少欲……其民故曰朴。”何谓“朴”?我意指知足两字,“非谓物足者为知足,心足者乃为知足”,关键在心,心思瞎动,嗜欲无穷,必然“精气弛坏,荣泣卫除”,危及生命的,所以养生以养心为先,养心以少思知足为前提。

  第二吃得少点。我告诉大家一个养生秘诀:少吃是长寿的。与我有葭莩之谊的李咏森舅舅遐龄过百,裘沛然先生长寿九十七,我曾旁观多年,他俩进食特点是一个少字,浅尝辄止,如同雀啄。同时又不偏食,营养均衡,故而克享高寿。醉饱而暴卒者,时时有所闻,在此不多说了。要做到吃得少,我的经验是吃得慢,让信息传递到脑,反馈及胃易生饱胀感。狼吞虎咽,信息变化跟不上,胃就大开闸门。生活中,肥人食速,瘦人食慢,这是常规。我提倡少吃,不是辟谷,“谷畜果菜,食养尽之”罢了。吃药同样,也要少吃,中药则一二十味足矣,闲话也要少说,就此带住。

  第三力气要少用。我不是与“生命在于运动”的提法唱对台戏,力气要用,机器不转会生锈,但要用在自己负荷之内,留有余地。运动员创造新纪录,这是特例,没有普遍意义的。我担心不少老年朋友,退休之后,突然“老夫聊发少年狂”起来,蹦蹦跳跳,颠颠倒倒,长跑打球、跳舞习拳上了瘾,虽然,自拍胸脯,体检无病,笃定运动好了,其实并非如此,机器转了六十年,只只零件磨损,虽然仍能开、仍能转,不能与新机器相提并论,一只零件出毛病,整部机器就是废铜烂铁一堆。老来无病就是福,要格外珍惜,小心翼翼,力气用而要少,避免加重脏器负担。我意老年不宜太极拳,两只膝盖,劳苦功高,支撑全身重量六七十年了,应该休养生息,省着点用,旅游旅游,逛逛马路,享受人生。一旦膝盖受损,就晚境凄凉了。

  上述三少,并作一句话:省一点用,要护养有限的生命物质,亦即孙思邈小炷焚膏义。当此岁晦迎新之际,惟此奉献:但愿人长久而已。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文娱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好吃/我家厨房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但愿人长久”
那消失的……
知白守黑自从容
九龙图
偷闲
一眨眼就变卦
贺春(二首)
图片新闻
新民晚报夜光杯B05“但愿人长久” 2012-01-25 2 2012年01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