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上海闲话
     
本版列表新闻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2年04月0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方言保护”和“方言神话”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郜元宝
  文/郜元宝

  保护方言在语言政策上固然不错,文学上却有障碍,因为缺乏记录方言的通行易解的文字。

  北方方言得天独厚,大多可转写成文,其他方言区读者也能读懂。但北方人如只熟悉本地方言而不能驾驭通行的文字,也成不了优秀的方言作家。

  《阿Q正传》并非胡适希望的全用绍兴方言,赵太爷说“阿Q,你这浑小子”,这就是北方话。鲁迅反对使用“太限于一处的方言”,主张“博采”。“博采”之后并不录音式地照写,而是翻成“国语”。赵秀才用“未庄的乡下人从来不用”的“官话”骂阿Q“王八蛋”,说明未庄人只说方言,但小说还是以“官话”为主。《春风沉醉的晚上》陈二妹“柔和的苏州音”也“译成普通的白话”了。《围城》覆盖各大方言区,但若非特别需要,一律译成“白话”。

  鲁迅说,“先驱者的任务,是在给他们许多话,可以发表更明确的意思……如果也照样写着‘这妈的天气真是妈的,妈的再这样,什么都要妈的了’,对于大众有什么益处呢?”他宁可让阿Q满口“之乎者也”,让祥林嫂拦住读书人讨论“魂灵的有无”。用“文学的国语”记录方言土语,这传统很好,否则中国文学就只好和民众的灵魂一道,永远锁在方言土语的囚笼里了。

  提倡“方言保护”不等于制造“方言神话”,至少在文学上并非方言越多越好,因为文学需文字做载体,而文字来自方言,又超越方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读者之声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B01版:旅游·城市
   第B02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03版:域外风情/旅游城市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2版:资讯生活·旅游
老上海个清明风俗
候分掐数打长途电话
“方言保护”和“方言神话”
沪语局限
侬问我答QA钱教授答疑
上课勿准讲闲话
说方言(十二)
麟康/画
新民晚报上海闲话B04“方言保护”和“方言神话” 2012-04-03 2 2012年04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