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登台 缺机会
张缨小时候家住虹口,5岁开始随张世祥教授学琴,“那时,每天坐很长时间的公共汽车去学校,感觉就像穿越半个上海。”记者在音乐厅后台采访她时,小时候在上海生活的镜头,马上亲切地浮现在张缨的脑海。她从上音附小读到上音附中,到了1986年,又考进了科隆音乐大学。年少的张缨,从此在德国开始了音乐生涯。20多年来,她几乎年年要回沪探望父母。每每路过上海的剧场,她的心里总会涌动渴望:能够在家乡的舞台上演出,该多好!但是,每次总是行程匆匆,登台的机会又十分难觅。于是,她把这份渴望藏在了心底。
电邀归 欣然允
不过,机会有时就会莫名其妙地降临,不久前的一天,她意外接到了上交音乐总监余隆的电话,问她有没有空回上海与乐团合作?余隆告诉她,上交邀请马舒尔指挥的这场音乐会,是贝多芬作品专场,“你在德国的乐团工作了这么多年,深受德国音乐文化的熏陶,所以,我想请你来压阵。”张缨一算时间,正巧这个日程有空档,而且,她与马舒尔以前有过合作,当即欣然应允。昨晚,张缨回到家乡第一次登台,而且,她的父母也在上海第一次观看女儿的表演,因此,当她走上舞台时,脸上堆满了从内心不由自主流淌出来的欣喜,想克制都很难。
与名家 常合作
随着马舒尔双手的挥动,张缨带领着乐队,把贝多芬《第一交响曲》的音符洒向了全场。这是她非常熟悉的音乐,当年一到德国开始学习起,她就在贝多芬音乐的包围之中。她曾在柏林爱乐乐团学馆以及多所大学深造,毕业后又成为担任德国A级职业乐团首席的第一位中国演奏家,还常常被柏林爱乐乐团借去参加演出,因此,陆续与西蒙·拉特尔、阿巴多、马泽尔、小泽征尔等指挥大师进行过合作。与马舒尔相识,也正是在柏林爱乐的音乐会排练中。她对记者说:“作为德国最著名的指挥家之一,马舒尔是贝多芬作品的权威演绎者,他对德国音乐文化的理解也非常深刻。我非常高兴,上海交响乐团能邀请他来指挥。”
有召唤 就回来
第一次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张缨对乐团的反应和接受能力十分惊讶,“排练的时候,马舒尔把贝多芬的作品讲得很透,虽然许多演奏员很年轻,甚至大多没有欧洲留学的经历,却能迅速掌握马舒尔讲的要领,调整得很快。没有扎实的音乐基础和平时完善的训练,这是很难做到的。”记者问她:“既然有了第一次回来合作,你是否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她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毕竟这是上海交响乐团,而且是在上海。坐在舞台上,看到台下的听众,我心里就感到特别的亲切。我是从上海走出去的,只要有召唤,我就会回来。”
资深记者 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