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惬意崇明岛
~~~——惬意崇明岛
~~~——惬意崇明岛
~~~——惬意崇明岛
~~~——惬意崇明岛
~~~——惬意崇明岛
~~~——惬意崇明岛
     
2012年04月2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北湖养蟹的老莫
——惬意崇明岛
任雪蕊
  任雪蕊

  一年多没来,北湖完全变了样。

  一望无际的田野不见了,出现了一个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度假村。绿树丛中的小路没了,替换的是一条笔直的水泥大道,白漆钢质电灯杆,杵在路边望不到尽头,很像千篇一律的机场大道。

  前几次来北湖的那种身在旷野,除了鸟鸣和风声,只被寂静环抱的神奇感受也没有了,那惊心动魄的安静曾经让我震撼无比。现在,汽车时时呼啸而过,远处的大吊车轰隆作响。

  来北湖我们早已熟门熟路,现在得向人打听了,才确信没走错方向。

  以前来北湖,车子都只能停在那道高高的堤坝前,徒步翻过坝,踩着泥泞不平、野草丛生的小道,往北走很久,才能进入湖区。现在,水泥大路越湖而过,直达对岸,路边的小河干涸了,茂密的芦苇丛退得远远的,曾经的“笛声惊起白鹭一行”的景象,再也难现。

  前几次来北湖,我们其实都无法真的靠近湖水,泥泞的沼泽和芦苇丛阻断了去路,只能远远地眺望蓝盈盈的北湖。这次托水泥路的福,我们甚至能伸手入湖。

  但我们长吁短叹。来一次崇明,崇明就变一个样。大树浓荫日渐稀少,高楼汽车步步逼来!

  不过,也有收获,在湖堤上,我们遇到了安徽人老莫。

  老莫在北湖养蟹为生。老莫套着橡皮裤,站在湖边半米多深的水里,一边倒腾网兜里的螃蟹,一边跟我们聊天。他只抓螃蟹,网兜里的小鱼则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不过,一抓到长江缁鱼,老莫就不客气地留下了。几个骑自行车的年轻游客路过,看见我们跟老莫湖下堤上地聊蟹聊鱼,也好奇地过来凑热闹。他们半道截住我们的话题,嚷嚷要买老莫的鸡。

  远远望去,湖对岸,芦苇丛边,是老莫家的破屋。在崇明种地养鱼的外来农户,通常都借住在废弃的当年农场知青的宿舍。破屋四周散养了好几十只鸡,老莫的鸡不仅体态丰满,胆子也大,竟然在水面上的独木板上散步,有几只甚至到湖水当中的水泵上来个金鸡独立,拍翅膀,伸懒腰。

  老莫站在湖水里,一边把螃蟹倒入塑料桶,一边说:“只卖公鸡,不卖母鸡!”口气铿锵。年轻人很奇怪,我们也奇怪。

  “母鸡生蛋了,一斤鸡蛋能卖15元,母鸡会卖?!”老莫的口气里,毫无商量的余地。

  我们,骑自行车的一群年轻人,外加半道停车加入的另一群带家小的游客,浩浩荡荡来到老莫家,不大的院子里立刻鸡飞狗跳。

  老莫家的3只狗显然很不欢迎,一只花狗首先冲出来朝人狂吠,被铁链拴着的大狗在一旁跳跃着恶狠狠地咆哮,就连一只未成年的小黑狗,也装出凶巴巴的样子斜着脑袋哼哼。

  老莫的老娘有点耳背,不过,分辨数字的听力没有受太大影响。听说我们愿意出13元一斤的价格买她家的鱼,马上大声喊自己的孙子,老莫的儿子,出来做生意。一个十六七岁的学生哥,白白净净,穿一身跟破屋很不相称的黑黄运动服,笑嘻嘻地从低矮的门框探出身来。听说我们是来买鸡买鱼的,立刻为难地拒绝了:“我不会弄这种事情!”

  奶奶劝说也没用。

  我们讪讪离开。倒是那两群游客游兴依旧,叽叽喳喳,情绪高昂地继续他们的游程。

  天色开始阴沉。湖面上孤零零的只剩下老莫,露着大半个身体,弯腰低头,用力收拢长长的蟹网……

  看来老莫还得忙一阵子。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医苑
   第B03版:康健园/养生
   第B04版:康健园/保健
   第B05版:康健园/保健
   第B06版:康健园/营养
   第B07版:康健园/康复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夜光杯
   第B10版:夜光杯
   第B11版:连载
   第B12版:阅读
哪个莎士比亚书店?
读书日感言
大路和小路
在北湖养蟹的老莫
浓艳一枝滴露香(中国画)
风雨感春回
几个“一点点”
新民晚报夜光杯B09在北湖养蟹的老莫 2012-04-23 2 2012年04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