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年来,苏东沿海的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GDP、财政收入、进出口额年增长高于全省1、14和5.5个百分点。曾经的经济“洼地”变为“增长极”。
大港口托起大产业
6月8日,随着30万吨级船舶“路易斯”号徐徐靠岸,江苏沿海开发“牛鼻子”工程连云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正式投入使用。
“30万吨级航道,这是世界级深水大港的标志性指标,意义重大。”连云港市委书记李强说。
三年来,江苏沿海港口群初步成型。连云港总投资47.7亿元的30万吨级航道进入收尾期,30万吨级矿石码头及第6代集装箱码头建成使用;南通港、盐城港10万吨级航道相继建成。
大港口引来大产业,如今的江苏沿海,俨然成了重大项目的产业走廊。全国最大的中石化3200万吨炼化项目已签约连云港;东风悦达起亚汽车10亿美元项目近日在盐城开工,建成后年产量将达80万辆;南通中船重工、中石油LNG等超百亿元项目启动……
跨越发展的“试验田”
不久前,中电投35亿元滨海码头一期通过国家审批。滨海县县长李逸浩对此深有感触,“滨海港有不可多得的天然深水岸线,但三年来始终是‘一张白纸’。许多小项目想来,都被拒绝了。宁可起步晚一点,也要上好项目”。
三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集聚成为江苏沿海一大亮点。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搭建的创新平台,则为沿海向世界“借智”打开窗口。
盐城国家级环保产业园从无到有,累计实施亿元以上项目50个,汇聚了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和业界知名专家;南通海洋工程产量已占全国三分之一,引来国际顶尖人才;连云港高新技术产业年增六成,我国首个出口美国的抗癌注射剂就产自这里。
邓华宁 孔祥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