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坊七巷的建筑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而南后街作为三坊七巷的中轴则承载着古今杂糅的重任,使得今人在南后街逡巡后转身到某个坊巷时不感到突兀。沿街的所有商铺不论大小也不论经营的范围,从古色古香的茶艺馆到鱼丸肉燕店再到麦当劳星巴克之类的店家,其门楣的装饰在色调风格统一的基础上又富于变化,窗棂制作也很精致,抬头便能见到华美的木雕。不仅如此,店铺的陈设也多古意盎然,酒肆会把酒陈放在陶质的酒坛里摆放于柜台上,上方悬挂了一溜儿木牌,标明酒的品种;各种造型别致生动的纸质灯笼使街巷充满了生动的气息,难得的是你还能在其中发现红遍各地的“愤怒小鸟”的经典形象,莞尔一笑之余却又瞥见一溜的油纸伞亭亭于热闹的街市中,这种刹那间穿越古今的感觉在你游历南后街时会不时地冒出来,颇有意趣。
在寻访不同的坊巷时我便会信步在南后街上悠游一番,止不住的好奇想要踏入每一家小店。这里的小店都很有特色,有的因为建筑特别而被保留下来,如永嘉玻璃店为两层砖木结构的民国时期建筑,是福州最早的玻璃店,老板洪兆基曾模仿苏州园林创制玻璃挂灯,并请周愈等画师绘画,既美观又牢固,当时市面为之升腾。如今一楼开了一家出售咖啡豆的店,沿街的玻璃窗是拼贴的彩色玻璃,格外显眼;还有一家乐器店,虽然也销售吉他钢琴等常见的乐器,但店铺里辟出了大约一半的空间来展示一种叫骨笛的乐器,这种人类历史上最早诞生的乐器在形制上已有了很大的变化,它不由得让我想起另一个古老的乐器——埙。骨笛中小些的只能吹出一个音域,大一些的则吹出的音域能广一些,店铺里的店员各个都是吹奏骨笛的高手,不仅会现场吹奏还会教顾客,女儿也在他们的鼓励下尝试着吹奏音阶,很容易上手,但若真的要吹出好听的旋律可还是要花一番功夫的。大小不一的骨笛装饰着各色花纹,满眼望去,仿佛姹紫嫣红开遍,让人不忍移步,即便不买,只是在店铺里闲逛研究一下最古老的乐器也已经足够让心灵沉淀。此时身材修长的女店员吹奏起《送别》,熟悉而又略显清冷的旋律伴着骨笛悠扬清越的音色真是恰到好处,让游客迈出店门时更生出几分不舍之情。
走累了便能在各色福州小吃的店铺前凑个热闹,花几元钱就能一尝福州最负盛名的鱼丸和肉燕,还有醇厚的花生汤,那实在是一种别致的享受,更何况这里的肉燕铺和鱼丸铺都已经是有着百年历史的老铺了,走进百饼园,随便买一盒八珍糕又会发现这糕点居然源自清宫秘方,属独家秘制。
福州的三坊七巷就是福州人珍视历史的最佳写照,它如同一座巨大的博物馆,每天迎接着四方游客,每个人又都能从其中读出不同的况味,在历史和现实的长廊间不停穿梭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