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专业特长
去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活动中,上理工外语学院的师生想到一个既可以发挥专业特长,又能增加革命传统的英文翻译资料的好方法——通过网络博客,以双语的形式,推广我国知名革命人物事迹、革命景点和名篇名句。
博客负责人、上理工翻译专业研究生蒲欣玥介绍,博客通过“经典传译”“名人介绍”“最美中国风”“历史事件”“平民英雄”等板块,分享日常阅读的具有时代特性的文学作品、革命著作等材料,并进行翻译。从毛泽东的诗歌、卢沟桥事变等历史事件,到端午民俗,都可以在博客中找到中英文的材料。
自2011年5月博客开通以来,已经有40多名研究生参与了这个“红色博客”的维护和推广。除了负责选材、翻译和上传的同学,此外还有专门负责“把关”的监督部,专门负责语法、拼写、格式及内容真实性的监督,保证博客质量。
学习翻译技巧
蒲欣玥表示,目前网络上英文版的红色革命资料并不多,同学们希望通过辛勤“耕耘”“红色博客”来填补这一缺口。同时,在一些网站翻译中也出现不少词汇使用不规范的现象,例如辛亥革命应该译为“the Revolution of 1911”,而不是“the Xinhai Revolution”;黄埔军校应译为“the Whampoa Military Academy”。
红色双语博客的维护者们多数是翻译专业的,在翻译红色经典时常常查阅大量参考文献资料,请教老师或是和同学展开讨论,尽量确保翻译质量。
感悟革命精神
“在创建博客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翻译的技巧,在潜移默化中也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传承和积淀。其实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对我们先辈的革命历史了解甚少,翻译的过程同样是我们走近历史、学习历史的过程。”蒲欣玥说。
除了博客的形式以外,小蒲和她的同学们还开展了红色双语博客笔译大赛、“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尽显”晚会、红色文化传承暑期实践等“线下”活动,交流翻译经验和阅读感悟的同时推广和宣传“红色博客”。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