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2012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创意写作书系”又推三本新书~~~
“创意写作书系”又推三本新书~~~
“创意写作书系”又推三本新书~~~
“创意写作书系”又推三本新书~~~
“创意写作书系”又推三本新书~~~
“创意写作书系”又推三本新书~~~
“创意写作书系”又推三本新书~~~
“创意写作书系”又推三本新书~~~
     
2012年08月2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意写作书系”又推三本新书
“教材”有没有用?作家能不能“造”?
夏琦
  《开始写吧!影视剧本创作》《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指南》以及《情节!情节!——通过人物、悬念与冲突赋予故事生命力》——去年推出后便颇受欢迎的“创意写作书系”在上海书展上又推出了三本新书。记者注意到,类似的创意写作书籍在上海书展上还有不少,写作人人可为,但作家能否通过这样的“教材”成就? 

  创意图书教写作 

  “创意写作书系”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去年推出的第一批图书颇受欢迎,记者在现场采访时,一位读者告诉记者,他觉得其中的《小说写作教程》不错,将故事的驱动讲得非常透彻。除了这套“创意写作书系”,记者在书展上还看到了《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创意写作》等针对不同层次写作者的创意写作图书。上海大学教授葛红兵则举行“创意潜能演讲互动会”,结合自己新近推出的“科幻三部曲”讲授创意思维的规律。 

  “创意写作书系”系统介绍写作方法和经验,译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刁克利教授。刁克利在上海书展现场举行的讲座题为“作家可以培养,写作人人可为”。他说,写作确实习之有道,通过系统地学习创意写作,通过对自己经历和思想的深度挖掘,通过对灵感和创作潜能的激发,人人都有故事可写,人人都能写作。但在传统的中文文学理念中,一直认为“写作是不需要教的”,很多著名的作家也认为“写作是教不出来的”,不少著名作家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写作的兴趣可以培养,但作家是教不出来的。 

  文学写作需训练 

  “会师上海·90后创意小说上海战”的12强选手目前正在上海参加最后的决赛,组委会成员、书评人李伟长昨天在书展上告诉记者,他个人觉得“创意写作”的指导是有用的。“创意写作强调写作是需要训练的,这指的是基础训练,包括故事、语言、人物的安排,如何设置矛盾,有了指导初学者可以少走点弯路。”李伟长说,写作是有技巧的,过去传统写作者主要靠“悟”,“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那也要有人先领进门”。这次“会师上海·90后创意小说上海站”就为决赛选手们每人安排了一位作家担任导师,就是希望在文学基础性的东西上能够手把手地带一带他们。 

  阅读实践不可废 

  《收获》编辑叶开昨天参加“今天需要怎样的语文”对话,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如果是针对语文考试的指导,“对写作毫无用处”。但如果是针对文学写作者的创意写作就另当别论。但是他认为,真正走向文学创作,不能仅仅靠“创意写作”的指导,最基础的还是阅读、写作实践、与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进行的交流,丰富的生活体验,还有个人的思考。 

  李伟长也表示,写作确实习之有道,但绝不是速成的,需要大量的实践,“比如写小说,在还没有很强文学性的情况下,你首先要练习把一个故事写完整,写得好看,光靠写作书上的指导是不够的。”另一方面,写作也不一定要成为作家,通过写作实现个人思想的表达,本身就很愉快。 

  本报记者  夏琦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新闻
   第A09版:2012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第A10版:2012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基金专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健康园
   第B04版:康健园/保健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T01版:广告
   第T02版:广告
   第T03版:广告
   第T04版:广告
“教材”有没有用?作家能不能“造”?
中俄作家探讨文学杂志困境
儿童文学作家“集结”上海书展
一件小事
听得到喧闹市声 看得见柴米油盐
沪上滑稽人士签售滑稽丛书
交友多文人慧眼识白石
明日书展
新民晚报2012上海书展特别报道A10“教材”有没有用?作家能不能“造”? 2012-08-20 2 2012年08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