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用10分制幸福指数给自己的生活评分,你会打几分?
对此,我武断地认为大多数国人会打6分以下。心理学家常常对幸福的因素进行归类,诸如“家庭和睦”“经济宽裕”“人际关系好”等等,却常常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对比。许多人觉得自己不幸福,并非生活质量多么不堪,而是因为“人比人、气死人”。
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人比人可以气死人,其实也可以乐死人。比如我们小区的退休工人老余,他是我见过的最幸福的人。
“你一个月工资有多少?”老余经常这样问别人,比如我,虽然我只是和他遛狗认识的,互相都还不知道名字。
“不错啊,比我退休金还高一点!”我说出了一个数字,老余看上去很失望。
“你是什么编制啊?”老余又问。当得知我只是打工的,并非铁碗,老余脸上重新泛起幸福的笑容。
“那朝不保夕啊!现在还年轻,不能乱花钱啊。以后说不定挣不到那么多了,生活就会有困难……”他善意地提醒道,又像是表达一种愿景,希望我以后过不下去。
老余对于自己的生活很满意,很大程度缘于自己是事业单位退休,比小区里大多数企业退休职工收入高。而面对收入高于他的白领年轻人,他又以人家工作不稳定获取优越感。如果年轻人是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编制,他又会说早晚会改革,铁饭碗肯定不会一直铁下去……当然,他自己已经退休了,已经永久性地稳当了,所以他幸福。
当然,也有让老余比较揪心的人,比如我楼里的老张夫妇,老两口子都是事业单位退休干部。老余多次或直抒胸臆或旁敲侧击,打听人家退休金多少?老张夫妇密不透风,始终没有给出答案。老余如百爪挠心,又不能刑讯逼供,很长时间见到老张夫妇都没有露出幸福的笑容,因为担心他们退休金比他高。
“看来你们楼里老张老两口也过得紧巴,我看他们经常不做饭,在外面吃盒饭,八九块钱一份的……真是节约啊!”老余前几天对我说,脸上又露出标志性的幸福笑容。我没敢告诉他,老张夫妇“十一”准备去马尔代夫旅游……
老余的人缘不太好,不过并不妨碍他幸福,因为他有一双善于发现幸福的眼睛,虽然常常是斜视。如果他能克制一下语言上的冲动,不让自己溢出的幸福惹别人不快,倒也没有什么坏处。
当基本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所谓幸福往往只是一种感觉。你视角的不同,就会让感觉不同。
经过此事,我深有感触,要想持续拥有幸福感,稳定的心态很重要。否则,欲望忽高忽低,情绪反复无常,何来幸福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