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本报“带农民工孩子看上海”活动最后一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科技、艺术和自然的魅力,还圆了遗憾两年的世博梦。
“什么时候再来玩?”
跑了一整天,晚上6时回到家,王思嘉不觉疲劳,一脸憧憬地问妈妈罗兰:“我们什么时候还能去玩啊?”罗兰告诉女儿:“下次!以后一定还有机会!”
王思嘉问出了同伴们的心声。
这几个孩子都来自周浦镇梅林小学,这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家长主要是菜农,其余则在工厂、超市等打工。因忙于生计,收入也不高,所以很少带孩子外出。学生们听说本报活动后,人人举手,经过公开推选才定下他们。原本还有一个孩子得到机会,却因为从事清洁工岗位的母亲无法请假做伴而未能成行,难过得掉下眼泪。
途中,记者问孩子们是否参观过世博会中国馆、沙特馆和位于陆家嘴的大自然野生昆虫馆,原本叽叽喳喳的车厢一下子安静下来——原来,除了王思嘉曾参观过中国馆,其余都是空白。老朱说,世博会期间,市政府发了门票,但他没时间带孩子来,没想到昨天能通过贵宾通道走进月亮船,还在贵宾接待室里喝了咖啡,吃了小点心。
“要和同学们分享”
结束一天的参观时,孩子们异口同声说:“今天真开心!”他们还打算回家后把照片和日记制作成幻灯片和展板,在校园里展出和演讲,与同学们分享这些知识和这份快乐。
孩子们的快乐写满小脸蛋。
在第一个参观点月亮船的球幕电影厅里,惊叹和尖叫声此起彼伏。王思嘉高兴地喊:“我们飞起来了!”李露露有点紧张:“我们掉下去了!”朱才进像个小导游,煞有介事解释:
“是眼睛欺骗了我们。”
来到中华艺术宫,孩子们最喜欢国产动画片展区,在《大闹天宫》《猴子捞月》前,看得目不转睛。
最后一站昆虫馆,大家得到一个意外惊喜——昆虫馆向每人赠送一个亲手制作蝴蝶标本的机会。依次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蝴蝶标本后,孩子们趴在桌上,有的在衬纸上画出太阳、彩虹和云朵,有的粘上彩色干花,打扮装饰一番,裱进画框,一幅独一无二的作品就完成了。孩子们高兴坏了,小心翼翼捧着标本,唯恐碰坏。罗兰看到李露露的作品上写着四个大字“美好境界”,好奇问:“美好境界靠什么创造呀?”李露露朗声回答:“劳动!” 本报记者 孙云
王思嘉: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还锻炼了胆量,也结交了许多昆虫朋友。当然,我还要感谢关心我们这些外来孩子的人们,有你们的关爱,我们会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谢谢!
李露露: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华艺术宫。里面有很多名画。那些画家的名字我一个也不认识,记者老师给我做了详细介绍……我还发现了一个小秘密,就是画都被胶水粘在布上供游人观看。我觉得那些画家的本领真大,画出的画就像一张张大照片,里面的人物就像真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