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十一数据曾毛估估
1999年9月,国务院改革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在1999年国庆第一个“黄金周”到来时,席卷全国的假日旅游热潮令各界人士始料不及。据有关统计,全国出游人数7天内达到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41亿元。当时媒体上铺天盖地的都是“井喷”字样。
从1999年的“十一”黄金周起,市假日办开始了假日旅游信息统计,因为是制度刚实施经验不足,准备不足,当时公布的假日旅游信息、统计数据不少都是“毛估估”出来,人为的成分较多。
数学模型采样不断增加
从第二个黄金周开始,市假日办不断完善假日旅游信息统计,纳入计算的采样数据不断增加,上海所有景点,不管大小、远近,每天均需上报精确的游客量,各家宾馆、旅馆每天上报客房出租率,旅行社上报出游和接待来沪游客数量,高速公路道口进、出沪客车数也每天上报,还有航班、火车、客运信息也都是实时第一手资料。收门票的景点,游客量好统计,那么,开放式景点,还有南京路、外滩、豫园,这样的游
客必到的景点人数如何统计?“划出一个单位的范围,比如,南京路上选100米距离,计算单位时间,比如一个小时,进行容量计数,再由此推算出一天的人流量”,市假日办发布的今年“十一”黄金周前四天,南京路步行街、外滩旅游区、豫园商城旅游区分别接待游客640万人次、260万人次、155万人次,就是这样精确统计出来的。
除此之外,市假日办还将手机的漫进、漫出数据纳入了统计范围,因为手机已几乎普及到人手一部,漫出上海,显示机主“出游”,漫入“上海”,说明机主假日来到了上海。
数据采样后,市假日办还会同专业的调查公司,进行火车站、机场、景点游客抽样问卷调查。同时多年实践,上海已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精确的假日旅游信息统计数学模型。所有收集到的采样数据,输入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得到最终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