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丰子恺与江湾缘缘堂
管继平
  管继平

  丰子恺先生的人生,似乎与“湾”特别有缘。他出生于浙江桐乡的石门湾;早年来上海创办立达中学,居上海虹口的江湾;后又曾住过嘉兴的杨柳湾,故人称他为“三湾先生”。其实,丰子恺最后二十一年所居的陕西南路长乐村,也有一个“湾”,那属以前的卢湾,所以算起来应该是“四湾”了。

  熟悉丰子恺的人,几乎都知道“缘缘堂”。因为丰子恺先生除了漫画出名外,那部《缘缘堂随笔集》也是同样的名闻天下,几乎可与画名交相辉映。然而说起缘缘堂,许多人都只知是桐乡石门湾的缘缘堂,殊不知此乃“只知其后,不知其先”,事实是早在此前,丰子恺就已经将他上海江湾的住处命名为“缘缘堂”了,而桐乡石门湾的“缘缘堂”,只是沿用了江湾之旧名而已。

  江湾缘缘堂,是丰子恺于1926年至1933年居住的永义里27号。丰先生曾有一篇文章,记述了堂名的由来:那是1926年,丰子恺入住江湾的第一年,是年弘一法师途经上海,便住在丰子恺的永义里家中。某日,丰子恺要为自己的寓所命名,弘一法师就叫他在小方纸上写了许多自己喜欢而又可互相搭配的字,团成许多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丰子恺随即抓了两次阄,居然拿起来的都是“缘”字,于是就定其堂名为“缘缘堂” 。他当即请法师题写了横额,付九华堂装裱,挂在永义里的屋里,这就是“缘缘堂”之名最早的由来了。以后虽几次搬迁,“缘缘堂”都是如影随形,后来丰子恺住进了陕西南路的长乐村,堂名又改成了“日月楼”。

  丰子恺先生在江湾缘缘堂前后住了近八年的时间,然而就这短短的八年,对丰子恺的人生,却有非常不同寻常的意义。无法一一细数,择其三者,可知大概:其一是1927年秋,在丰子恺30虚岁生日的那天,正式从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取法名“婴行”。其二是1928年,发愿欲创作护生画五十幅,为祝弘一法师的五十寿辰。这一策划即成为他后来花了近半个世纪的创作,留下的六集《护生画集》之始。其三是1931年,一本题为《缘缘堂随笔》的薄册子由开明书店出版,收了丰子恺二十篇散文,这可是丰子恺问世的第一本散文集,意义自然非同一般。

  然而,江湾永义里,由于1937年毁于战火,现已不存。据悉,上海丰子恺研究会的几位人员,曾用了近半年时间的探访寻求,终于查明永义里的遗址,就是在今天上海复兴高级中学校门(车站南路28号)隔马路正对面的一片居民小区。但沧海桑田,今天已全非旧日之景象了。好在弘一法师有一张著名的照片可以印证,1927年,弘一法师身穿对襟布衣,双手拄杖,立于江湾丰子恺的寓所门前摄有一影。虽已时隔八十多年,但法师身后的墙砖,以及弄堂拐角的墙线,仍可依稀看出当年石库门弄堂的特征。

  虽说江湾缘缘堂和石门湾的缘缘堂都不幸毁于当年的日军炮火,然而故乡石门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又依原样恢复重建了缘缘堂,所以人们更容易知道它、认识它,但江湾缘缘堂则再也无法复原,永义里,也许只能永存在记忆里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专题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拍卖指南
   第A17版:社会与法
   第A18版:社会与法/特别关注
   第A19版: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第A20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阅读
   第B08版:连载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莫使浮云遮望眼
丰子恺与江湾缘缘堂
以大见小
陪女儿读绘本
给我一双慧眼
秋游明月山
今宵灯谜
新民晚报夜光杯B06丰子恺与江湾缘缘堂 2012-10-27 2 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