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蓝色预警的发布叫人缩起脖子,今天全城“冰冻”的消息让习惯“美丽冻人”的“爱美丽”们也开始采取保暖措施。这两天,本报冬令热线接到的关于“穿得暖”的咨询和投诉呈明显上升趋势:新型电热服暖是暖,却闷得慌;时髦毛线衣靓是靓,可机油味重;“正品”UGG“海外代购1折”,“仅此1天”竟然天天上演——
“电热服”尚缺安全标准
案例“高科技新产品,电热服给你送温暖送健康”——正是相信了在微博上看到的广告,刚工作的吕先生给老外婆买了电热背心和电热裤:“外婆一到冬天就喊腰痛肩酸腿麻,‘双十二’我看到今年新出了电热服,说是有远红外理疗保健效果,就想着尽孝给老人买了一身,可没想到才穿了一个礼拜,老人就连说胸口闷!”
今天凌晨,记者在淘宝网上输入“电热服”,跳出来的“宝贝”就过千件。可以连上电动车插口的电加热手套、能够绑在小腿上充电的加热鞋垫……只要是能穿戴的,在这里都能通上电,号称几秒钟内自发热“最高能达50℃!”有的生意好的店铺最近30天销量都在千件以上,卖得最好的电加热手套单日销量就达上百双。不过,记者今天上午在沪上多家主流百货零售渠道寻访,却未发现这些“冬日克星”。
消费提醒“把电穿上身,虽暖却有风险!”本报冬令热线专家后援团顾问、上海交家电商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韩建华指出,所谓的“电热服”其实原理上和电热毯类似,都是通过自带或其他设备上的电源提供电能,将缝在保暖产品中的金属块或金属丝加热以供热。目前,国家有专门针对电热毯和电热被褥的安全标准,但对于电热衣、电热鞋、电热手套等使用低于安全电压(有标准称是24V,也有标准称30V)的电器产品却一直没有相关安全标准,如遇短路,后果不堪设想。另外,这些微小电流对年老体弱者、心脏病患者、婴幼儿、孕妇等特殊人群的健康隐患更大。
“正品”鞋子天天打一折
案例“说是澳大利亚代购正品雪地靴,原价1990元打1折199元仅限1天,可我买了到现在起码半个月了,还是这个价钱、这个广告!”“鞋子控”柳小姐昨天后悔不已,因为穿了一双过节秒杀的全新“UGG”,在面试时因靴子不断掉毛,出乎意料被减了印象分。
记者今天在柳小姐投诉的这家名为“正品鞋大商城”的淘宝店铺看到,号称“2012最后一场澳大利亚代购正品雪地靴”的活动还在延续,并强调“附带专柜小票”“羊毛皮一体正品保证”;同时,在店铺首页上还打着“UGG官方指定店铺”的旗号。但是,最近这家店铺收到了好几条差评,有买家说:“鞋盒子上没有防伪标记”“是高仿的因为毛很短很薄”……
消费提醒UGG是雪地靴的代名词,专柜上一双正品UGG的售价从1500元到8000元不等。据澳驻沪总领馆商务处有关人士介绍,羊毛皮雪地靴是发源于澳洲的特色鞋款,这类皮毛一体的靴子都被称为UGG靴。目前在澳有许多UGG靴品牌,比较知名的有Ye1owEarth、MerinoWor1d、JUMBO等,而最早注册“UGG”商标的Austra1ia则属于美国公司。
有业内人士透露,国际大牌UGG开放网上授权销售的寥寥无几。消费者购买廉价仿冒的平底UGG靴最要当心:长期穿着会脚痛甚至发生脚部畸变。
低价毛衣怪味20天不散
案例随着靓丽轻薄的机织毛衣抢滩,安全厚实的“妈妈牌”毛衣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经历一轮又一轮电商大战,如今机织毛衣“价格战”越打越离谱,目前网上最便宜的秒杀价只挂1元钱!
不过,“便宜货”也容易出怪问题。消费者陈小姐投诉说,她月初在网上花“圣诞价”50元买了一件“仿大牌”的兔子先生图案毛衣,当时实体店里正牌价要卖到500元。她收货后,刚打开就闻到浓浓的机油味。“卖家说,挂两天吹吹风就好,结果我挂了20天味道都没散!”陈小姐追查网购评价,才发现其他买家也遇到同样问题。
消费提醒“如果工厂选择的染料和生产工艺比较规范,衣服就不会有什么异味。”上海服装集团有关负责人解释,衣服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会使用很多化学物品,如果印染、漂洗过程存在缺陷,这些化学物质就会残留在衣物上产生味道;另外,如果服装受到污染,也可能霉变。专家提醒,毛衣如有煤油味、重酸味、鱼腥味等怪味,切勿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