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趋好,加上持续强降雪降温,导致边境牧区狼迹渐多。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既要保护牛羊,又不能伤害狼,牧民们为此颇费脑筋。
日前,记者来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走进位于中蒙边境的珠恩嘎达布其镇尚都嘎查,在冰雪覆盖的茫茫草原上,听牧民讲述他们与狼的故事。
生态好转 狼踪频现
狼来了。近几年,在锡林郭勒草原,长达400多公里的中蒙边境线上,狼踪频现。偶有牛羊遇害,少数牧户财产受损。
珠恩嘎达布其公安边防派出所所长阿拉德日图直言,今年远谈不上“狼灾”。“狼是边境地区的常客,几十年前的数量更多。”进入新世纪后,狼一度销声匿迹,与过度放牧、草原退化和生态功能减弱等原因有关。
狼又回来了,从侧面反映草原生态环境正在逐渐改善。2011年起,我国在内蒙古、新疆、西藏等8个草原牧区省(区),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收效明显,加上今年雨水丰沛,牧草肥美,野生动物繁衍较好。
既要护羊 又不杀狼
野狼偷袭,常在凌晨人们熟睡之时。牧民穆仁达来介绍,狼平日以吃黄羊、野兔等食草类野生动物为主,遭遇暴雪严寒等恶劣天气时,觅食困难,可能铤而走险,冲击羊圈。
狼虽狡黠,其实斗不过勇猛的牧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边境牧区家家有猎枪,不少野狼曾倒在枪口下。46岁的穆仁达来年少时就有过多次杀狼经验,“还能得到政府奖励的砖茶、奶粉、牛羊等。”他说,10多年前,所有牧户的枪都上缴了,靠棍棒仍足以打狼。“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受法律保护,不能猎杀。”
怎样既能保护私人财产,又不伤害国家保护动物,成了摆在牧民面前的难题。
加高护网 狗儿帮忙
冰天雪地里,穆仁达来顶着刺骨寒风,与400多只羊相依相伴。
羊圈外墙足有2米高,分两部分。下端略矮,由石块垒成,显出老旧模样;上端的铁丝防护网,去年11月初刚加装完成。“前两年损失了几头羊,近来下大雪,加高后可防狼。”
一根铁棍牢牢插在羊圈门口,穆仁达来拿出一件破棉袄,紧缠棍身,变成简易“稻草人”——既有大概人形,又藏隐约人味,能吓退野狼。
羊圈旁还有第三重防护措施。一个空油桶挂在铁丝网上,随风晃荡,凭噪声扰狼。
穆仁家养了40多头牛,与羊群分处两地,由两只蒙古犬全天守护。在边境牧区,几乎户户养狗,它们堪称驱狼最佳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