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环节意犹未尽
这两出剧目萧雅演过无数场,早已烂熟于心,但此次演出前,她依旧花了两个下午的时间走台。一贯的精益求精,也收获了回报。前晚的《盘妻索妻》,每到经典唱段台下便掌声雷动,那句尹派特有唱腔“娘子呀!”更是引得叫好声四起;昨晚的《何文秀传奇》反响比前晚还好,平均几分钟便有一次掌声,直到演出结束观众还久久不愿离去。大戏谢幕后的互动环节是萧雅演出的一个特色。这次也不例外,返场后,萧雅不仅亲切向观众致以谢意,还主动询问:“你们想听什么?”《送信》《算命》《桃花扇》一一被点出,伴着萧雅的清唱,戏迷们也跟着哼唱起来,意犹未尽。
全新班底全新观感
虽每年都会进京演出,但近几次萧雅率领的却都是全新班底。由于民营剧团演员难聘,2011年,萧雅文化公司与浙江舟山小百花越剧团合作,采用“明星领衔+国有班底”的形式,突破了发展瓶颈,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萧雅也因此在去年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个人。此番长安大戏院邀请萧雅进京演出献礼“两会”,除考虑到其个人市场号召力强与剧目本身质量高外,宣传这一新的合作模式,响应中央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也是题中之义。
全新的班底自然也带来了全新的观感,“以前也看过萧雅演的《盘妻索妻》,但那时候还是旧班底,基本是她一枝独秀,配角水平却参差不齐。但这次和国营剧团合作,感觉很不一样,丫头、小厮也都演得很好,整个戏的层次就提高了。”北京越剧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寿维泰说。
铁杆粉丝万里追戏
由萧雅领衔的《盘妻索妻》和《何文秀传奇》在京并非初次上演,但此次两出剧目的上座率依旧达九成,观众中不仅有头发花白的老人,也有许多20多岁的年轻人。其中一名观众,甚至不远万里从昆明赶过来看戏,“只要是萧雅老师的演出,不管多远多忙我都会赶来看。从17岁到27岁,看她的戏也看了十年了。”
每天演出前后,都有“铁杆”戏迷等在后台,拿着剧照,请萧雅签名、合影、聊天。尽管演出任务很重,萧雅还是趁着上妆、卸妆的间隙,一一满足这些热情粉丝的要求。为了让更多的普通戏迷走近越剧,萧雅还准备在今年成立一个新的剧团,深入社区,到更广泛的基层演出。
驻京见习记者 陶禹舟(本报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