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
~~~——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
     
2013年03月1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绝不可把权力游离于人民的监督和制约之外”
——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
  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00多天后,66岁的张德江3月14日当选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执掌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履行13亿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

  推动立法 彰显法治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张德江看来,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是社会和谐安康、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保障。

  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后,张德江多次强调,加强国家民主法制建设,把各项事业纳入法制轨道。

  环境领域的立法,是张德江的一个关注点。3月4日,张德江在新一届全国政协民革、台盟、台联界别委员联组讨论会上,仔细听取了委员们关于“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化,建设美丽中国”等法制建设方面的发言。

  张德江充分肯定了环境立法的必要性:“尤其是北京地区、包括整个华北地区连续多天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使环保问题进一步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他还回忆起往事:“我在农村插队的时候,在地里干活儿渴了,就到小河沟,把水噗噜、噗噜就喝。现在,恐怕没有人敢直接喝了。”

  张德江提及的在农村插队,是他40多年前在吉林省的知青岁月。1968年,张德江从吉林省长春市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罗子沟公社插队,属于被称为“老三届”的知识青年。

  他在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后,还兼任了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高度重视人大工作。

  实际上,张德江在多个地方任职期间,都曾对立法等法制工作进行了诸多探索。

  2005年,张德江便在广东表达了关于立法的观点:“始终把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立法的出发点和归宿。”

  他强调,要走群众路线,坚持立法的民主化、公开化、科学化,逐步扩大公民对立法工作的有序参与。

  2012年3月兼任重庆市委书记后,张德江则不止一次强调了法制环境的重要性:“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决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坚决防止和反对以言代法、以权代法、干预具体案件”……

  “要增强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增强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的意识和能力。”他说。

  中国各民主党派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的重要方面。张德江近期在几次出席民主党派的相关活动时,真诚希望他们带领广大成员,发挥社会和法制领域人才优势,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深入考察调研。

  依法监督 强化履职

  “中国共产党要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就要加强和改善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尊重人大的地位”,“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作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任职广东期间,张德江如此强调。

  他还特别提出人大要建成“三个机关”的概念,即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努力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我们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执政掌权的第一责任,就是为人民服务,绝不可用来谋取私利,绝不可把权力游离于人民的监督和制约之外。”2006年,张德江在署名文章《理想·责任·能力·形象》中这样写道。 

  在每个地方,他都反复强调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2003年,他还使用了“理直气壮”等词语。

  “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理直气壮地把监督抓起来,以依法促进‘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工作重点,切实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

  张德江一再重申,“一府两院”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要重点完善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通报重要工作情况的制度。

  他还表示,要加强监督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党内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等权力制约监督机制,支持和保证人大、政协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能。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将人民赋予的权力处于监督和制约之下。

  在一次会议上,张德江曾动情地说:“有些干部抱怨群众觉悟低、素质差,不配合工作。请问:你深入群众了吗?你了解群众吗?你和群众的感情到底如何?”

  心系人民 责任为重

  “嫩江不退到安全水位,我不会离开。”1998年嫩江流域特大洪灾中,时任吉林省委书记的张德江,留下了乘冲锋舟到镇赉嘎什根乡看望被洪水围困群众的难忘身影。

  在嫩江抗洪前线坐镇指挥时,张德江一直坚守的信念是,无论洪水有多大,都要确保嫩江大堤的绝对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人民利益的关切,同样体现在张德江对教育和就业等民生问题的重视上。

  “今后的发展不是看资源、地理位置,关键是靠人才、靠知识。”在张德江看来,抓教育是一大德政,不重视教育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

  张德江1980年至1983年曾担任过吉林省延边大学副校长,使得他与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

  在浙江,他强调要努力将浙江大学建设成一流大学;在广东,他要求广州大学城建成全国一流大学城;在第28个教师节,张德江来到重庆大学,考察学校教学科研工作……

  作为解决就业的重要平台,民营企业能否在新形势下健康持续发展,张德江也十分关注。

  “一有土壤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张德江以此赞扬民营经济的顽强生命力,也强调政策环境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无论在哪里任职,他都格外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强调“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个战略方针”。

  而在中国基层民众最为关心的社会保障领域,张德江在国务院工作期间,一直积极推动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目前,中国已基本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张德江在其曾经任职的四个省市,都结下了深厚感情。

  离开吉林时,他说了三句话:吉林是个好地方,我没待够;吉林是个干事业的地方,我没干够;吉林的干部群众朴实,我没处够。

  在离开浙江时,他说,浙江人民勇于拼搏的精神永远值得学习。我工作了四年多,学习了四年多,只能算本科毕业,今后还要学习。

  当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希望老领导多去广东看看时,张德江答道:珠江水,南国情,难以忘怀。

  去年张德江临危受命担任重庆市委书记,8个月后,他在离任时感慨:重庆在我心中,我祝福重庆!

  张德江夫人辛树森是高级经济师、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他们在当知青一起到农村插队时相知相爱后结为夫妻,并育有一女。

  (文据新华社)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6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7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8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9版:专刊
   第A10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11版:综合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人才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绝不可把权力游离于人民的监督和制约之外”
“坦诚相见才能肝胆相照”
新民晚报要闻A04“绝不可把权力游离于人民的监督和制约之外” 2013-03-17 2 2013年03月1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