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2: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6月0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送牛奶的父子
李海燕
  ◆李海燕 

  叮咚奶瓶声悦耳

  三年前,我家楼下的奶屋关闭了。多年来我一直习惯订购奶屋的光明牌瓶装鲜牛奶,这下怎么办呢?奶屋的女营业员告诉我,打牛奶公司的订购电话,可以享受同样品牌、同样价钱的牛奶,而且还有送货上门的服务。于是,回家后我就拨通了这个电话,当天下午,一位看上去年纪很轻的农民工就上门来了。他收了费、给了发票,然后拿出榔头“叮叮当当”在我家铁门外钉了个小箱子。临走时他笑呵呵地告诉我:早晨由他儿子送奶上门。我很惊讶:“你三十来岁吧?儿子多大呀?”他仍笑呵呵地说:“农村结婚早,我儿子十五岁啦。” 

  第二天早晨,我就看到一个男孩,手拿三瓶牛奶“噌噌噌”地跑上六楼,打开箱子“丁零咚隆”放好牛奶,又脚步轻快一阵风儿地跑下楼梯。从那一天起,我每天早晨在厨房洗漱,都会隔着铁门听见通道外那熟悉的脚步声和悦耳的“叮咚”奶瓶声。寒冬酷暑、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有一天,我下楼买早点,正遇上那男孩骑着黄鱼车远远地过来。他个子小,脚够不着踏板,就把右腿从三角架中伸过去,踩住踏板斜斜地站着骑,看起来挺吃力的。随着奶瓶的“丁零咚隆”声,车停在了我家楼下,他敏捷地跳下车,拿起三瓶牛奶正想跑六楼,我迎上去说给我吧。他怯生生地把牛奶递给我,轻轻说了句“谢谢!”又风儿似的去送别家的牛奶了。打这次照面后,我们就认识了。 

  这孩子不爱说话,还是从每月来收费的父亲小马口中,我得知小小马初中还没毕业就来沪打工了。小马告诉我:他们半夜三点就要起床了,踏着黄鱼车到牛奶公司,把不同品种、不同数量的牛奶清点后,再整箱整箱地搬上黄鱼车运回来。每箱牛奶有三十五瓶,不同的牛奶有六十多种。每天一个人要送六百多瓶牛奶,送完后再把空瓶运到牛奶公司。 

  我的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场景:一个半大男孩,半夜三更,在父亲的催促下,揉搓着惺忪的睡眼,极其无奈地钻出热被窝;一双瘦弱的手臂,费力地举起沉重的箱子,一箱又一箱艰难地把牛奶搬上车……我心中酸酸的:本是上学玩耍的年龄,本是父母疼爱的年龄,小小马却和大人一样为生活奔波了!没有风霜雨雪的蹂虐,在他看来已经是老天的恩赐了呀!

  一袋玉米情谊浓

  我很想为这孩子做点什么。想了想,从家中的旧书柜里,找到两本金庸写的武侠小说,放在铁门外的牛奶箱上。第一天,书没有动。第二天,我用一只塑料袋把书和空奶瓶扎在一起,这回小小马拿走了。过了十来天,书又放回了奶箱上。想必他看完了,我不知道书中的字他是否都认识?但想起自己小时候识字少,也是半猜半看把书看懂的,多看书生字就能慢慢认识了。这样想着我便高兴起来。于是我经常找出一些书来放在奶箱上,如《安徒生童话》、《烈火金刚》、《小李飞刀》等等。小小马会很默契地把书拿走,看完后再放回原处。 

  中秋节的时候,我买了小包装的月饼,也放在奶箱上,怕孩子不拿,还是老办法用塑料袋把月饼和空瓶装在一起。第二天我看看箱子,月饼拿走了,我很高兴。过了几天,我竟发现铁门上挂着一袋玉米,袋子里还装着当天的牛奶,许是他怕我不拿,也学用了我的老办法。捧着玉米,我心里暖暖的:那是孩子一份浓浓的情谊啊! 

  有一天早上,迟迟不见小小马送牛奶来,我就到楼下去等。等到的却是孩子的父亲。他急匆匆地踏车而来,看见我连声抱歉,说孩子的脚脖子扭伤了,自己除了负责的那些客户,还和另一位同乡顶下了儿子的工作,来不及跑,所以来晚了。我正想问个究竟,小马顾不上搭话,跳上黄鱼车就骑走了。我不由心里担忧,不知这孩子伤得重不重……

  没想到,第二天小小马就来了。我听出通道外脚步声有异,连忙打开铁门去看,果然是小小马一瘸一拐地上楼来了。我一边接过牛奶一边关切地问:“你脚伤没好,怎么就来啦?”他轻声地说:“爸爸来不及送啊,再说让人顶了一半的活,收入就少了。”说完,他扶着楼梯扶手慢慢地走下去了。我很想上去扶他一把,可是漫长的路,又如何帮扶他?心头一酸,我的眼眶也湿了……

  好日子总在后头

  春来秋往,每天早餐桌上有小小马送来的牛奶给我们全家滋补营养,和这父子俩之间的友谊也与日俱增。小马上门收费时,和我聊的话也多了起来。有一次我问起小小马的母亲,平时总是笑呵呵的他顿时满脸忧伤:说是老婆十年前来沪打工,开始两年还捎钱回来,后来就没了音信。那时儿子才三岁,小马把孩子托付给父母,就从四川老家跑来寻找妻子。可是始终没找着,只是听说她跟别的男人走了……我感到很抱歉,没想自己无意间触及了人家的隐痛。正想说几句安慰的话,小马却恢复了神色:“没有过不去的门槛啊!这不,我就此留在了上海。先是在建筑工地上做小工,后来经同乡介绍做了送牛奶的工作。”说到工作小马随即高兴起来:“干送奶的工作虽然辛苦,收入却不错,每瓶奶可提取0.25元,多劳多得。”我在心里很快算了一下:每天六百瓶,一天就有150元,一个月能拿到4500元啊!还真的比一般外来工收入高呢!小马无不自豪地说:“这份工作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我每月要收的客户预付款加上帮儿子收的预付款,总共有十来万经手,没有多年的信誉度公司哪能用你?而且下午我们父子俩还能到饭店打一份工,老板娘总让我带回剩余的饭菜,和儿子一天的伙食就解决了。我也不会亏待这没妈的孩子,每天让儿子也喝一瓶牛奶补补钙!”

  谈到小小马,我很为这孩子的前程惋惜。小马无可奈何地笑笑:“在老家,大人外出打工,留守的孩子到了十五六岁都停学出来了,没啥稀奇的。再说现在辛苦点,将来孩子结婚的钱就不愁了。好日子总会在后头的呀!”

  去年年底的一天,小马又来收费了。他有些局促不安地对我说:明年1月份开始,每瓶牛奶要涨3角钱。我脱口而出:“怎么又涨价啦?”他连连说:“对不起,对不起!”一边说一边居然还向我鞠了两个躬。这反倒让我不好意思起来,他有必要这样谦卑吗?可是我随即明白,他是非常看重和在乎这份工作啊!于是我立刻转换了语气说:“我们每天早晨有送上门的牛奶喝,应该致歉和致谢的是我呀!”小马的回答直白得可爱:“我靠你们喝牛奶提取报酬啊!”到底是谁更需要谁呢?我想:花儿的芬芳,风会记得!

  小马走了,他鞠躬的模样却久久在我眼前萦绕。在我眼前萦绕的,还有那个揉着睡眼钻出热被窝的男孩脑袋;那个一瘸一拐走下楼梯的瘦弱背影;还有那挂在铁门上的玉米,和那张总是笑呵呵的、憨厚淳朴的脸……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人物/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一封请求补考的信
送牛奶的父子
新民晚报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B12送牛奶的父子 2013-06-02 2 2013年06月0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