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我陪你玩吧。”
六岁的俊俊仰着头,对爷爷说。爷爷从客厅到阳台,又从阳台到卧室,来来回回踱了几十趟,连安静地坐在电视机前看卡通片的俊俊,都看出了爷爷的焦躁不安。
爷爷在俊俊面前停了下来,努力挤出些慈祥,问俊俊,我们玩什么?
俊俊歪着小脑袋想了想,我们比赛算术,好不好?
爷爷点了点头。俊俊拿出一本图画册,念起来: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小明买了一包薯片,3元,又买了一包糖果,5元;妈妈买了一瓶醋,6元,又买了一袋牙膏,12元。付款时,小明妈妈拿出了一张50元,售货员应该找回妈妈多少钱?
念完了,俊俊对爷爷说,预备,开始!说完,埋头算起来。爷爷瞪着题目,有点恍惚。已经很多年,他没进过超市、去过菜场、逛过商场,没有买过东西了。他根本不需要自己买东西,有的是老伴去买的,更多的,是他看中了,别人抢着帮他付钱,根本不需要他算账,更不需要他亲自付款。因此,别说自己买东西,就连钱包,他都已经很多年没有用过了。他的身上,从来不带现金,也不带银行卡,不是有人付款,就是自己在账单上签个字,简单至极。孙子的这道算术题,并不复杂,与他每日过手的几百、几千万比起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可这么小的数字,怎么就有点绕,横竖加不出来呢?就在他胡思乱想时,俊俊一口报出了答案:24元,售货员应该找小明妈妈24元!
孙子俊俊赢了。爷爷笑笑,摸摸俊俊的头,你真聪明。
俊俊得意地看着爷爷,那我们再玩一个游戏,好吗?
爷爷点点头,好啊,这回玩什么呢?
俊俊从玩具箱里拿出一个精致的小汽车模型,跑到客厅的尽头,摆在地上,又跑回爷爷身边,对爷爷说,我们比赛看谁先跑到汽车边上,谁先打开车门,坐上车,好不好?
这个不难。他点点头。偶尔,他会让司机开车绕到孙子的幼儿园,亲自接孙子回家,每次,孙子都是兴奋地跑到他的车边,兴奋地爬上车。这让他很欣慰。
俊俊和爷爷并排站在客厅的一角,然后,俊俊一声口令,爷孙俩同时向另一角的小汽车跑去。
俊俊跑得很快,可忽然脚下一滑,摔了一跤。爷爷先跑到了小汽车旁边。俊俊紧跟着跑到小车边,拉开车门,佯装坐了进去。“我又赢了!”俊俊激动地高喊起来。
不对,这回是爷爷赢了,爷爷先跑到小汽车边上的。他纠正俊俊。
俊俊仰起小脸,对他说,你是先跑到了小汽车的旁边,可你没打开车门,也没坐进去啊。
对啊,孙子说了,要先跑到小汽车边,先上车,才算赢。而自己只是站在车门边,没拉开车门,也没表示坐上车。他苦笑笑。这些年,上下车时,都有人必恭必敬地为他打开车门,一只手小心翼翼地搭在车顶上,然后他才上车,或者下车。他已经习惯了这样被人伺候着,所以刚才虽然跑到了小汽车模型的旁边,却完全忘记应该打开车门,坐上车。他蹲下身,一只手犹疑着伸向车模型的门,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拉开车门。“卡嗒”一声,车模型的门,竟打开了。他有点喜出望外,看来自己拉开车门,也不是很难嘛。
两次都是俊俊赢了,小家伙有点得意,也有点无趣。他对爷爷说,我们再比赛写字,看谁写得又快又好,怎么样?
孙子还在上幼儿园,就已经认得很多字了,这让他很骄傲。俊俊拿来了纸和笔,给了他一份。爷爷,我们老师昨天刚刚教了我们两个新字“同志”,我们就比赛写这两个字好不好?
一老一少,面对面坐在茶几旁。俊俊喊一声“开始”,就埋头一笔一画写起来。他也在纸上,“刷刷”地写下了两个大字。孙子俊俊才写好半个字。
这一回,俊俊输了。俊俊一脸敬佩地拿过爷爷写的字,忽然惊叫起来:爷爷,你写错了。你看看,你写的不是“同志”。他探过身去,一看,果然不是“同志”,而是洋洋洒洒的“同意”两个大字。
他重重地叹了口气。退位下来的第一天,就这样艰难地熬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