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称“发改委”)反垄断调查的压力,近期包括惠氏、多美滋、美素佳儿等三家洋奶粉企业宣布降价,但目前出台降价措施的仅有惠氏、美素佳儿。广州乳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洋奶粉降价行为缺乏诚意。
乳业专家宋亮向本报记者称:“多美滋、美赞臣、雅培这几家销量最大的洋奶粉迟迟未出台降价措施,毫不夸张地说,几家在进入中国近十年内,攫取了至少百亿利润,理应第一时间降价。”一位洋奶粉国内总代理告诉本报记者,每罐洋奶粉的生产成本仅40元~60元,售价却达200元,甚至400元以上。
一位洋奶粉企业销售负责人则坦言降价难,洋奶粉企业在中国市场上毛利率虽然高达60%左右,但真正的利润率只有10%左右。营销、税收、运费层层费用,大概占一罐进口奶粉终端售价的70%,其中,50%源自营销推广费用。
王丁棉、宋亮等专家向记者称,洋奶粉企业通过给各级经销商高返利,给终端渠道高额推广费、入场费、位置费(放更好的位置的费用),以及高额的广告费,利用医院渠道的超高推广费(一家医院入场费甚至高达300万元/年)都一步步推高了洋奶粉的价格,最终养肥了生产商、经销商、医务人员、推广人员等一批人,却“瘦”了消费者!
(何天骄 孙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