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L小姐是在前年中秋节前。她穿牛仔热裤,肤色黝黑身材丰满,蓝眼影下面是忽闪的浓密型假睫毛,指甲做得艳丽,长卷发摞在一侧胸前。坐了不过十分钟,她渐渐松弛下来,笑声放大,一勺勺舀甜得要命的冰激凌月饼,两条腿舒服地搁到沙发上。十分洛杉矶,十分美利坚。
L小我三岁,勉强挤进80后。她十岁定居洛杉矶,两年前回故乡上海,供职于开在恒隆广场的美国律所,成为拿着百万年薪的高级南西女。不过她实在不像PRADA女王,除工作状态穿套裙高跟鞋外,她没有卡地亚手表,身上会出现100元的淘宝牌连衣裙、10元的地铁牌围巾和1元的首尔地摊牌束发圈,且并不忌讳告诉你这些便宜货的来历。她的出行方式以公交地铁为主,约会常迟到半小时以上,然后回馈你一张浓妆艳抹的脸。她送过我一本书和一瓶酒,为我从大老远的美国代购COACH包包和娇兰粉球,让我节约了不少银子,这让我很感动。据说在这方面人情寡淡的美国,送最铁闺蜜的礼物基本不超出五十美元,表示婚礼心意也是根据各自经济能力认购新人所列的家用品。一年间,在我看来粗线条的L花在旅行上的费用大约能买辆中档车。这让人艳羡她的状态:多金单身天真朋客游历,还有点布鲁克林。
我曾受托为L留心合适的男友,其间也制造过几次机会,都在情调旖旎的地点。无奈L的上海资历尚浅,美国性情较多,坦直有余回味不足,而我的男闺蜜们又十分的东方,于是总没有下文。她也时常有一搭没一搭地约会。一次是网上认识的理科男,未老先秃,看电影时他拼命朝她身边靠,她终于在散场前忍无可忍提前离去。还有一个白俄男人,第一次见面感觉尚且幽默,第二次通电话,白俄就想带着芒果造访她租住的小公寓,被她婉拒,从此也没了踪影。
高薪的幸运没有持续太久,景气不佳,去年秋天L失业了。因为孤单,她养了条大狗。回美国时,她为狗狗买零食的一掷千金令她的美国闺蜜们瞠目结舌。想来地域文化对人影响巨大,也许上海的物价太高,回到美国她像掉到了米缸里,也许她也被上海潜移默化为讲究细部生活品质的挑剔女人。
失业后,L一度想开个专为在沪老外介绍本埠吃喝玩乐的网站,这不靠谱的砸钱想法立刻被我泼了一瓢冰水;又想搞海外留学中介,也终归只是想想。终于,她找到了支点:写作。这让我很感慨,亦表示支持。打个比方,当一个单身女郎声称要买件黑色窄身收腰连衣短裙时,你要明白她的真实意图是一件显高显瘦以及使自己看起来既专业又性感的衣服,这将是她过往积累的释放和新一轮热情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