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没封住的泥封
童孟侯
  ◆童孟侯

  天津沈阳道的古玩市场只在星期四才有,双休日反而不开。于是,来自天津周边的收旧货的星期三晚上就赶到,天蒙蒙亮就为收藏客摆出琳琅满目的古物旧货。今年9月26日我正在天津作一个外调,于是顺便赶了过去。

  突然,我看到一个小地摊上放着十多块泥封。何谓泥封?古代“邮票”是也。那时候的文书奏章都用刀刻或者漆写在竹简和木札上,然后用绳子绑住打个结。那么这些古代文书送往京城的路上,被人私拆了怎么办?于是,在打绳结的地方填上一块胶泥,然后用自己的玺印在胶泥上钤一下。如果这个胶泥动过了,皇帝就知道有人私拆过了。

  泥封,相当于一个密封条,秦朝汉朝都用它。自打纸帛盛行以后,泥封从此偃旗息鼓。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泥封,都是两千年前的古董。据说泥封还是在清道光年间被首次发现,以前人们还不知道它派什么用场。

  我蹲在摊子边细看。因为玺印是阴文的,所以钤在胶泥上的应该是阳文——这一点没错。由于胶泥是不规则的,盖了玺印后泥面的四周是不等的宽边——这一点也没错。那块东西是胶泥的——也不错。

  我抬头问摊主:假的吧?他说:大哥,你看这些泥封,每一个都不一样,我要造假就要为每个开一个模子,而我卖只卖到8块钱一个,值吗?这是古墓里挖来的好东西,现在有几个人识泥封?

  我还是疑惑:皇帝要看奏章拆开泥封便是,为什么还要把泥封带到坟墓里去?难道他死后还要“昼断狱,夜理书”吗?

  摊主说:大哥,我也不懂,收来的。你看这些泥封上不但正面有字,反面还有图腾,那是艺术啊,两面都可以欣赏。

  我沉默不语,手里盘摸这些古拙质朴率真自然的古玩,心想到天津来之前我上了一次网,正好看到有个网友晒出5个泥封,开价是一万二!如果我买下5个泥封,只要40元,绝对是捡个大漏啊!我只要把它让给别的藏友1200元,就可以再到沈阳道来跑两次了。

  我不再犹豫,从十多个泥封里挑拣出5个品相好的,付了40元,心满意足地带回上海。

  就在我探究泥封上的文字到底是什么的时候,就在我欣赏泥封背面精彩的图腾时,我仔细梳理起封泥产生的全部过程:先把竹简卷好,然后在竹简外面扎上绳子,然后在绳子上打个结,然后在绳结上填上胶泥,然后在胶泥上钤个玺印,然后烘干……问题来了,泥封的正面留下玺印的阳文,而它的背面应该留下一条一条绳子痕迹,或者一道一道竹简木札的痕迹,哪来的图腾?哪里来的龙和马的图案?

  啊,弄巧成拙了,画蛇添足了,这5个所谓的两千年前的泥封,没能封住它的破绽。我不放心,特地到图书馆查阅了傅嘉仪先生编著的《秦封泥汇考》,书里展示的230个彩版的泥封背面,无一图案,皆是竹印、泥印绳印。这样看来,我在天津淘来的是“现代泥封”无疑。我安慰自己,反正只有40块钱,40块钱买一个教训是值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要闻
   第A08版:要闻
   第A09版:要闻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综合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没封住的泥封
清代狮子纹青花瓷砚台
多角罐:谐音里的口彩
寻觅神奇的六道木
新民晚报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B10没封住的泥封 2013-11-16 2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