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代狮子纹青花瓷砚台
陈斐华
  ◆陈斐华

  砚台与笔、墨、纸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

  说起砚台的收藏,一般人都把中国的“四大名砚”作为收藏的重点对象。但本人自迷上收藏以后,却通过民间收购、藏市淘宝、藏友交换等方法淘来数十个玉砚、瓦砚、铁砚、瓷砚,其中一个出自清代的狮子纹青花瓷砚台却让我爱不释手。

  那是在去年的下半年,我和几个同事来到郊区的某小学,看望慰问贫困学生。慰问间隙,校长便带我们到阅览室看学生的书画展。在欣赏书画展的时候,在阅览室的一角,我发现了这个青花瓷砚台。砚台总体呈长方形,长7.7厘米、宽6.9厘米、高1.8厘米。砚台的四周外延是一些简单的图案,中间则绘有三只蓝色的狮子。而在狮子的中间,则是一个蓝色的绣球,表明三只狮子在玩绣球。从画工来看,手法一流,狮子惟妙惟肖、动态感十足。见我爱不释手,校长便爽快地表示将砚台送给我。

  后来,经过与藏友的综合分析,判定此砚台出自清代中后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此后,作为补偿,我又购买了许多学习用品送给学校。

  砚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初期的砚,形态原始,是用一块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至汉时,砚上出现了雕刻,有石盖,下带足。魏晋至隋出现了圆形瓷砚,由三足而多足。箕形砚是唐代常见的砚式,形同簸箕,砚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撑。唐、宋时,砚台的造型在使用中得到了多样化的发展,砚材的运用也极为广泛。其中以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最为突出,称“四大名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要闻
   第A08版:要闻
   第A09版:要闻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综合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没封住的泥封
清代狮子纹青花瓷砚台
多角罐:谐音里的口彩
寻觅神奇的六道木
新民晚报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B10清代狮子纹青花瓷砚台 2013-11-16 2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