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要破解乱设摊管理与执法的难题,还得从根本上入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目标,指出要“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这应当成为我们破解乱设摊管理与执法难题的指导思想。目前造成乱设摊管理与执法难题的根本原因,一是供求之间的矛盾,二是严格执法、规范执法与守法经营之间的矛盾。就前者而言,应当做到疏堵结合,以“疏”引导“堵”。要正视市民的日常生活对小摊小贩的需求,借鉴各地一些好的经验,划定一定的区域,设定摆摊时间,允许自由设摊;开放夜间集市;由专门人员进行治安以及食品安全方面的管理,同时要求设摊者严格遵守设摊规则,进行规范化管理。除此之外的所有乱设摊行为一律依法取缔,违者给予行政处罚。就后者而言,既然除允许设摊地之外的所有乱设摊行为都是违法的,那么就应当依法严格执法,发现一起,处罚一起,尤其是要组建跨区域、跨部门的联合执法队伍,不给乱设摊行为留下违法的空白。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要协调好执法者、相对人以及市民之间的关系,既要要求执法者文明执法、规范执法,也要要求相对人和市民遵纪守法,尤其是要切忌将执法行为“妖魔化”的倾向。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执法不规范的现象有,但不是全部;而就乱设摊而言,则是百分之百违法。现在有些媒体和市民将个别的不规范执法行为无限放大,而将普遍的违法行为视为“正当”行为,这不仅不利于构建良好的城市治理环境,相反会激化矛盾,增加管理难度,最终受到损害的还是广大市民的利益。彭浦夜市占道扰民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事例。
殷啸虎(作者为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