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11月浙江世宝登陆中小板后,A股市场迎来了新股发行“空窗期”。虽然此前证监会多次公开澄清,新股发行并未停止,但实际上,此后的一年多来,A股市场再没有新股上市发行。那么究竟目前正在等候上市的企业有多少家?证监会资料显示,目前在会企业共有761家,其中333家落实反馈意见、40家已预披露、298家初审中、83家已过发审会。其中,拟在上证所上市企业183家,拟在深交所主板、中小板上市企业312家,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企业266家。而此前排队等待IPO的企业一度多达935家,只是今年1月8日,证监会正式对外宣布进行IPO财务核查,这场被称之为“史上最严”的财务核查,成为不少企业无法顺利发行上市的一道门槛,迫使近30%的企业以各种原因被“终止审查”。
之所以有那么多公司撤单终止审查,主要是财务核查使然。根据规定,“要在创业板上市,至少须满足其中一个条件:企业要么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要么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30%。不少创业板公司都是因为财务核查发现了问题而撤回申报材料。
而今年5月,证监会公布的两起惊天大案——拟在创业板上市的新大地和天能科技财务造假掺水量占到近50%,其中一个甚至已通过了证监会发审委审核,在媒体实地调查并提出质疑后,迫于压力撤回了IPO申请。这两个案例从侧面印证了269家主动撤回IPO的拟上市公司,确实存在企图通过造假上市的情况。
也就是说,随着269家企业主动撤回IPO申请,留下来的700多家排队上市企业质量相对来说应是过硬的。因为即使过会企业完成准备工作后,还要向证监会提交更新后的发行申请文件,履行会后事项监管程序。企业如不存在需要重新提交发审会审核的17项重要会后事项,证监会才会核准新股发行。前海开源基金公司指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意见》进一步加强社会对拟上市公司的监督,同时对于披露信息与事实不符的拟上市公司,证监会将中止审核,同时加大了对业绩变脸公司的处罚力度,除暂不受理相关保荐机构推荐的发行申请外还将直接移交稽查部门查处。这对恶意炒新、财务造假等危害投资者的行为起到积极的遏制作用。
因而分析认为,证监会完善事前审批,加强发行人的自我监管,通过机制设计降低溢价发行将是今后新股发行的原则。所以,投资者今后在挑选公司投资时,应从未来盈利速度、是否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着手,而不必像过去那样过多担忧公司上市后业绩是否会变脸。 本报记者 许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