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囹圄27载,备受迫害折磨、身染重病,最终争得南非废除种族隔离法,曼德拉的传奇经历、自嘲式幽默感、宽容和博爱信条,让他超越国界,成为世界种族平等的旗帜。 文 / 张远
部族“王子”出逃
南非总统祖马当天宣布了曼德拉去世的消息。“他现在安息了……他现在处于和平中,”祖马说,“我们的民族失去了最伟大的儿子。”
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东南部小镇姆韦佐。部族人叫他“马迪巴”。他的父亲葛德拉·曼德拉是当地滕布人首领约金塔帕·达林迪耶博的顾问,娶了4个妻子,有4个儿子和9个女儿。
曼德拉在其自传《漫漫自由路》中写道,父母不识字,是虔诚的基督徒。他幼年时受“风俗、宗教和禁忌”约束,放过牛。
曼德拉是家中唯一受过教育的孩子。7岁时,他被母亲送到古努一所教会小学,老师给他起名“纳尔逊”。
9岁时,父亲去世。曼德拉回忆,他当时感觉“无依无靠”。不过,他似乎继承了父亲“叛逆性格”和“对公平的坚持”,为他长大后的斗争生涯留下烙印。
那年,母亲把他带到首领约金塔帕的“王宫”中,担任护卫。
曼德拉与约金塔帕的孩子们一起生活。他回忆那段时光,首领待他如同亲生儿子,感到自己如“王子”。王宫中,他听闻先辈对抗英国殖民者的故事,萌发带领人们争取自由的想法。
23岁时,曼德拉为逃避包办婚姻,逃往约翰内斯堡。两年后,他开始在金山大学学习法律,与不同种族和背景的学生交往,既遭遇种族主义歧视,也接触非洲人争取自由平等的思想,燃起对政治的热情。
挑战种族主义
曼德拉1944年加入非洲国民大会,开始投身政治。这一政党反对种族隔离制度,争取不分肤色、种族的同等权利。之后不久,他建立非洲国大青年联盟。几年间,他先后任非国大执委、全国副主席。
他与伙伴奥利弗·坦博开设一家律师事务所,为请不起律师的黑人提供免费或低价法律咨询服务。
当时,南非国民党执政,制订一系列种族主义法律和法令,使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系统化、制度化,当局镇压黑人权利运动,引发黑人强烈不满。
依据当时法律,黑人地位低下,可遭遇任意搜捕、殴打甚至枪杀;黑人不能涉足白人商店、餐馆和娱乐场所,不能和白人同乘公共汽车、不能喝酒、不能经商。肤色成为南非人命运的关键。
在非国大的一次会议上,曼德拉发表题为《自由之路无坦途》的讲演:“治疗我们(南非人)伤痛的时代到了,弥合我们裂痕的时机到了,这个时代应由我们建立。”
不少人评价,这次演讲是对种族主义政权的“宣战书”。
1960年,非国大被当局宣布为非法组织,曼德拉被迫转入地下活动。
同年3月21日,南非军警在沙佩维尔血腥镇压参加大规模反种族歧视示威游行的民众,69人丧生,超过100人受伤,酿成震惊世界的“沙佩维尔惨案”。
一年后,曼德拉创建非国大秘密的军事组织“民族之矛”,誓言“不惜任何代价争取全南非人民的平等和正义”。
身陷囹圄27载
1962年,南非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出国罪”逮捕曼德拉,两年后又以“企图暴力推翻政府”罪名,判处他终身监禁。
直至1990年获释,曼德拉在狱中度过27年。
《漫漫自由路》写道,曼德拉最先被关押在比勒陀利亚地方监狱,“衣服被扒走,发放一套非洲人‘专用’囚服:一条短裤、一件粗卡其布衬衣”,曼德拉以不穿短裤抗议。
狱警后来允许曼德拉穿长裤,但把他单独关押。曼德拉在自传中写道,单独关押时异常寂寞,有时“想与一只蟑螂聊天”;想用苹果“收买”一名狱警,与他聊聊天。
1964年,曼德拉被转押到罗本岛。他回忆,那里的狱室不足4.5平方米,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囚犯穿短衣在持枪看守监督下采石。不过,在罗本岛,曼德拉获准在院子里开辟一处菜园子。
身陷囹圄期间,曼德拉始终无法与家人见面。1969年,曼德拉24岁的大儿子遇车祸丧生,而他没能获准参加葬礼。“当我得知儿子死讯,我(身体)从上到下都在颤抖。”
在另一本自传《与自己交谈》中,曼德拉谈到他对家人的愧疚,希望人们不要把他当成“圣人”。“在狱中有件事深深困扰我,我不经意向世界展示了一个错误形象,被当成是圣人……我从不是(圣人),而是一名不断努力的罪人。”
1984年,曼德拉获准与妻子“接触性”探视。他回忆:“这么多年以来,这是我第一次拥吻我的妻子。算起来,我已有21年没有碰过她的手了。”
怨恨留在身后
1990年2月11日,遭囚禁27年后,71岁的曼德拉以胜利者的姿态走出监狱大门。正当外界担心一场“复仇”不可避免时,曼德拉选择用宽容与和解征服世界。
后来提起出狱当天的心情时,曼德拉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1993年,南非议会以压倒优势通过新宪法,将原本属于白人的权利扩大至全体南非公民,标志着白人垄断南非立法机构的历史终结。同年,曼德拉和时任南非总统德克勒克分享了诺贝尔和平奖。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选举中,曼德拉当选首任黑人总统。
曼德拉1999年卸任总统。不过,他的“退休生活”不平淡。他描述,卸任总统如同“第二次出狱”,可以把更多精力集中到感兴趣的事情上。曼德拉基金会成立后,他把工作重点放在改善农村儿童受教育条件和帮助抗击艾滋病问题等项目上。
为表彰曼德拉为和平与自由作出的贡献,联合国大会2009年把曼德拉的生日定为“国际纳尔逊·曼德拉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赞他是“全球公民典范”。
最后弥留时光
2010年7月11日晚,约翰内斯堡足球城体育场,南非世界杯闭幕式。曼德拉头戴黑色礼帽、身着深色大衣现身。这是曼德拉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2013年6月8日,曼德拉因肺部严重感染入住比勒陀利亚医院。曼德拉住院期间,不少人为他祈福,希望他好转。然而,病情几度反复。这迫使他的家人开始考虑如何安葬这位伟人,分歧也就此展开。7月2日,又有媒体爆料,曼德拉的家人为墓地选址不惜翻脸,甚至对簿公堂。其所在的部族也不得不出面,准备干预。
7月4日,一份法庭文件显示,曼德拉正在以呼吸机维持生命。其主治医师们称曼德拉已处于“永久植物人状态”,甚至向曼德拉家属建议关掉维持其生命的医疗仪器。
7月18日,曼德拉在病中迎来他的95岁生日。
9月1日,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因为看错了《华盛顿邮报》的一条新闻快讯标题,错误地发布了一份声明,悼念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去世”。
2013年12月5日,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长眠,终年95岁。
南非祖鲁文化中,非常年长的人去世时,人们称那为“回家”。正如香港著名乐队Beyond为他谱写的那首《光辉岁月》:“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在他生命里……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