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重大突发事件,真实信息的供给往往相当有限,人们对相关信息的需求相当迫切,甚至呈现出不健康的急躁状态。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对信息的“消费”容易饥不择食,并乐意在第一时间分享自己获得的信息。对于媒介素养低的人来说,在传播这些信息的时候,难免在其中添加自己的想象,以讹传讹让信息更加扭曲。
舆论是公众声音的总和,指望舆论完全理性并不现实。纵观网络上有关失联航班的信息,在真相暂时缺席的情况下,除去有限的权威信息,以传言居多。面对伴随重大突发事件而生的传言,我们如何最快速度地识别、揭露谣言?这需要提升公众的舆论素养——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舆论发生、传播的规律,认识到舆论一定程度呈现的非理性,懂得在“真相饥渴”中面对信息海洋保持清醒。
提升公众的舆论素养,需要真相、知识和经验的三位一体。在真相无法及时现身之时,公众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以及相关的经验就显得很关键。就像马航失联事件,即便如今真相远未现身,但舆论的声音已经基本趋于理性,因为有限的信息在逐渐增加,公众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推测和判断事件的走向,那些离谱的传言也就失去了市场。(刘海明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