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演“传播”角色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上海凭借强大的市场消费能力,一直在全国歌坛扮演着“传播”角色,而原创总是难有亮点。京沪粤等地音乐人与记者谈起这个现象时,多数人认为:“上海比较重视国有文艺院团和本土人士的创作,而当今的流行歌坛凭借多元传播渠道,应该是地域界限模糊的存在,所以需创造条件,吸引不同来源的更多作品首次发表。”曾担任“中国梦之声”“声动亚洲”“中国好歌曲”音乐总监的上音副教授安栋分析道:“上海举办了不少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歌坛选秀节目,却难以产生有影响的作品,与歌手生存环境和机制有很大关系。”事实也确实如此,李泉、罗中旭、胡彦斌等即使都是上海人,但他们赖以展开职业生涯的签约公司,却都不在上海。
产生“孵化”功能
“本届音频大赛设立的原创歌曲评选,邀请‘中国好歌曲’的参赛选手提供新作品。因此,这台音乐会将首次演唱至少10首以上原创新歌。而李泉、常石磊的歌曲也是最新专辑作品的首次现场演唱。霍尊则将展现全新版本的《卷珠帘》。”据安栋介绍,引起全国歌迷关注的《卷珠帘》根据编曲和演唱的不同风格,已经出现“梦之声版”“好歌曲版”和“春晚版”,“这次霍尊将与钢琴家宋思衡合作,推出‘上海之春版’,效果如何,要让观众来说话。”安栋认为,在“上海之春”平台上评选和发表原创作品,也是一种尝试,“期待新歌在这个平台上首次唱响之后,能让全国歌迷喜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原创在上海’意味着‘上海之春’将产生流行原创力量的‘孵化’功能。”
体现“科班”特色
为“原创在上海”音乐会提供作品的歌手,大多有在各地高等音乐学府深造的经历,可谓是当今歌坛“学院派”的一次亮相。对此,安栋罗列了一批音乐人的学历,“陈奕迅、三宝、毕晓世、汪峰……都有专业学习音乐的经历,李泉、常石磊等更是毕业于上音。虽然非科班出身的歌坛名人也很多,但我们想以这样的一个特色,来探讨专业音乐学府对促进流行音乐发展的作用。事实上,从‘科班’的学术角度来展现国内歌坛的现状,也让‘原创在上海’音乐会具有了与众不同的意义。”
资深记者 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