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湖南卫视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自制节目,将由‘芒果TV’独播,在互联网版权上一律不分销,以此打造自己的互联网视频平台。整个湖南广播电视台全台所有频道制作的节目,绝对不允许擅自和外面的新媒体合作。”两天前,湖南广电一把手吕焕斌的表态掷地有声。
也就是说,一直以来以敏锐的洞察和创新的勇气领先行业的湖南卫视,又一次站了出来,将以独家内容全力扶持旗下视屏网站。
胜算几何,无人知晓,但至少卫视向视屏网站吹响了反击的号角。
不甘养肥对手
虽然各大视频网站这几年也在打自制剧、自制节目,但能制作出引发全民热议具有话题性的大型综艺节目,非电视台出品莫属。最热、最有人气的明星艺人、专业的编剧导演、大资金投入、专业的舞台、设备,这些都是视频网站无法比拟的。而争夺综艺节目的网络独播权,已经成了各大视频网站重金投入的核心竞争地带。腾讯视频以超过2亿的价码抢得《中国好声音》第三季独播权,2014年爱奇艺则高调打出“综艺独播年”,打包买下湖南卫视五档综艺。
豪掷千金,是因为值得。花一亿买下《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网络独播版权的搜狐视频在三个月内交出了这样的成绩单:总播放量超20亿次,独家播放平台超过去年全网播放量的2倍,累计观看用户达到3亿,新增用户占比超一半,单项目覆盖中国互联网过半视频网民。营收2亿元,每项数据后都不忘加一句“创视频行业纪录”。还未开播,爱奇艺已经将《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独家网络冠名权卖给银鹭集团,拿到6600万元,再加上贴片广告收入,稳赚不赔。
某种意义上,各大卫视的王牌综艺节目其实是在养活、养肥视频网站们。而现在,湖南卫视想明白了,把自己辛苦打造出来的优质内容一次性卖给视频网站,不如自己以互联网思维继续经营。
试水困难不少
湖南卫视对“芒果TV”的扶持,从正在播出的“明星穷游真人秀”节目《花儿与少年》开始,这一节目调整以往授权视频网站播出的策略,而让“芒果TV”进行独播,从而杀入视频网站激烈的竞争之中。
但从用户体验来说,“芒果TV”的确表现不尽如人意,《花儿与少年》播出时遭到不少网友吐槽,比如搜索不优化,入口不明显,手机及电脑并没有完全打通,电视直播时电脑端不提供网络直播服务等等。另一方面,这种“敝帚自珍”的做法其实大大削弱了节目自身的影响力,因为原来是多通路推广单个栏目,而现在只有自己的官方渠道,可能连广告价值也会相应衰落。
短期来看,封杀转播这条路,的确能在部分栏目上抢占先机,转变网友的习惯,但这种流量并不能转化成卫视官网的长期精准流量,而如果想扩大影响力,“芒果TV”必须采购更多其他版权,但基于与其他电视台的竞争关系,以及作为综合平台购买版权、带宽成本所需要的大量资金技术投入,也会是成为限制“芒果TV”发展的因素。
反攻并不容易
虽然不是所有电视台都有魄力像湖南卫视这样独立运营新媒体,但过去一年,随着资本在视频网站的运作越来越多,不少电视台已经开始曲线布局新媒体,同样通过独播策略扶持自有平台。获得SMG百视通投资的风行,已经获得东方卫视2014年综艺节目独家版权,并且在台网融合方面尝试深度合作。而获得苏宁投资的PPTV,因苏宁与江苏卫视同在南京及广告等关系,获得江苏卫视的多档综艺节目独家版权。而今年世界杯,中央电视台也不向任何视频网站开放直播权,只通过自家央视网播出。
假如所有卫视停止对视频网站的版权授权,没有了节目内容的视频网站当然损失巨大。但卫视就能轻松胜出么?显然不是。一方面,目前一档综艺节目“独家”落地视频网站之后,后续的播出加上互联网的互动以及相关话题讨论,一个节目的长尾效应显而易见;另一方面,靠几个金牌栏目支撑的流量也价值不大,还要面临互联网领域的竞争。同样,纸媒进军互联网几无成功的事实证明,互联网媒体、新媒体,不是简单的粘贴和复制,而是专业的媒体平台,轻视互联网,和短视地闭关锁台,可能只会加速传统媒体的衰落。
本报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