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观点·评论/文娱圈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5月1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何谓专业
夏琦
  报社车库里有位扫地的老师傅,他没事时常在车库游走,对车位情况了如指掌,常常以为停无可停之时,他神奇出现,带去一个零碎的角落,正好能塞下一辆车。每次他指挥倒车,可以任大脑空放只留耳朵,绝对精准。对于我这样的新手们,这位师傅就是定心丸。

  不论什么行当,够敬业够专业,都当得起不约而同的一声赞。

  回到本周新闻,前几天有同事专访给一休配音的王晓燕老师,年近六旬的她声音依然年轻,代价是不吃辣的、不喝凉的,和雪糕、西瓜、冷饮等消暑品一概绝缘。给过同样护嗓方法的,还有以前采访过的费玉清,喝水只喝温水,说话绝不大声。愿以苛待自己的方式追求专业极致的艺人,并不多,但若遇上,肃然起敬。

  此前获得白玉兰奖特殊贡献奖的王盘声老先生,沪剧一代宗师,九十高龄每天听沪剧,还用小本子写心得,但冰箱门朝哪个方向开,不晓得。心无旁骛,莫过于此。老先生说:“我不懂,现在青年演员平时空下来做点什么事情?”这不是戏曲界独有现象。曾有熟识的年轻歌手,摆出虚心求教的样子,于是还真傻乎乎建议,多听些唱片,多看些大牌歌手的现场……时隔多年,从没在任何演出现场遇到过他们。大概有人天赋异禀不需要琢磨专业,有这点时间,吃喝玩乐赚钞票,干点什么不好。

  本周最受关注电影,非《归来》莫属。挑中《陆犯焉识》改编,佩服张艺谋的眼光。但听说电影只体现小说最后30页,多少有点失落。影评人看过褒贬不一,大约有些极端的评论让大导不怎么满意,于是放话:“好电影在人的心里,它不在公开的评论里。”这多少有点奇怪,难道影评人们被大导自动划出了人的范畴,公开评论就不能代表作者心声?这跟冯导曾经抱怨影评人浅薄基本是一个路数:顺我者昌,逆我者不上道。似乎算不得什么专业的态度。

  “希望借助这档节目的拍摄,更深入地了解韩国电视界,这对于我们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带你看星星》开播前江苏卫视如是说。专业领域的勘探和学习对于自我修养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而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只是浮光掠影的拍摄和浅淡的明星访谈,观众的厌弃体现在收视率上——江苏卫视跌出周五晚间同时段综艺的前十位。

  荷兰新音乐团日前在上海参加“上海之春”的演出,据我们资深记者报道,中场休息时大批听众离场,原因是作品学术性太强,普通观众听不懂。“上海之春”曾经尝试过新作音乐会上让曲作者现场讲解,效果相当不错,也许值得推广。如何拉近专业和观众的距离,得有方法。夏琦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新民观察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新民图视绘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人物·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广告
   第A14版:观点·评论/文娱圈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新民画廊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向“视频大佬”说不,能赢吗
何谓专业
线下不容线上“染指”大家谈
景阳钟声震剧坛
新民晚报观点·评论/文娱圈A14何谓专业 2014-05-10 2 2014年05月10日 星期六